闭馆不是休息,而是新工作的开始
寒来暑往,我们与新冠疫情的战斗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当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的书香还未消散,北京城又再一次迎来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两馆合并,新馆待开放,馆里各项工作繁重而紧迫,在接到疫情再起紧急闭馆的消息后,馆领导第一时间安排好各项工作,在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闭馆后的环境消杀,叮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随时做好再一次下沉社区的准备,馆员们纷纷表示“我们时刻准备着”。东总布分馆的两位组员孩子都小,尤其倪玮家中两娃,小的只有2岁多,又赶上帮着看孩子的婆婆回老家奔丧。可她还是积极表示可以克服困难,参与下沉社区工作。这就是图书馆人的抗疫决心。
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图书馆人向疫而行
闻令而动,勇挑重担。4月26日,东城区图书馆接到上级区文旅局指示,要求抽调人员参与执行此次疫情的密接、次密接人员的流调任务。馆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响应,派出以王祥、王笑夫分别为组长的2组共7位同志加入由区疾控中心牵头成立的东城区疫情流调小组。

4月28日一大早,7名同志分批次前往青蓝大厦执行任务。王祥、王笑夫两位组长顾不上家庭的实际困难,安排好组员的工作,尽量照顾到大家,让大家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做好流调工作;韩宁不久就要调到其他单位,但一接到任务就欣然接受,表示这个任务很光荣,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蔡宇辰一到岗就马上向疾控中心的老师请教流调需要核实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近期行程等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他不仅把这些一一记在心中,还在实际工作中摸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侯旭在认真完成了两天流调工作后,因为疫情的发展被管控在居住小区,而刘睿之前下沉到分司厅社区参加过流调工作,当馆领导找到他替班,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还积极帮助同组的郎俊雷同志熟悉工作要求。

同时向大家传授流调规范用语,以便消除受调查群众的疑虑。由于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在数据量大、时间紧迫的双重压力下,流调工作任务繁重,内容涉及面广泛。抽调同志团结合作,快速精准的提供流调信息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由于协查信息发送时间不确定,有可能在白天,有可能在夜晚,也有可能在凌晨,工作人员需24小时坚守岗位。面对成百上千的流调信息,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我馆7名馆员所在的流调组与其他系统和分组的同志一起精诚合作,共赴时艰,贡献了图书馆人的一份力量。

5月2日市政府下达通知,要求除五个生态涵养区外的12个区,于3日、4日、5日连续开展三轮全员区域核酸筛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接到文旅局要求我馆每天6名馆员支援社区核酸工作的通知后,全体馆员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报名,虽然是劳动节假期的晚上,但馆员们积极报名在短短1小时内完成了报名和排班。

疫情防控就是与时间赛跑,3日早6时第一梯队6名馆员在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左堃带领下穿上防护服化身核酸检测“小蓝”出现在了西花市南里东区核酸检测点。“年过半百”的两位巾帼英雄带领着图书馆小分队开始了一天的战斗,左堃负责与社区工作人员对接,一大早开始带着大家做好安放核酸检测安全线、放置检测试剂盒等准备;邵武英跟着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核酸扫码、身份证登记等工作,并手把手教给其他组员;

朱彦博的爱人在区里的宣传部门工作,早在五一前便已经停休了,这次她又是不知道第几次把两个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投入到下沉社区工作中;陈婧带着中药奔赴了工作现场,上周还因为肠胃炎而就诊的她,坚持第一批参加下沉工作;狄龙和徐健宁是第一组中的两位男同志,他们勇挑重担,主动承担起累活重活。一天的下沉工作,开箱—扫码-扫身份证—封管—封箱-送检整套流程像模像样,居民都问:“你们是哪个医院的?”“我们是图书馆人!”

自2020年起,经历过多次下沉社区的馆员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和社区居民的相处之道,他们的耐心、热心和爱心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早6点上岗晚7点收工,披星戴月、腰酸背痛的一天结束了,我们的6位馆员没有任何怨言,而是第一时间对第一天的工作和注意事项做了总结并发到工作群中,为后面的同志提供了宝贵经验。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任务。我馆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图书馆人勇担重任、无惧向前、支援一线。在劳动节之际,用一次次最美逆行、用一次次奋勇担当、以高度的行动力和责任心诠释劳动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文旅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平日里我们是知识的传递者,抗疫时期我们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我们用书香传递关爱,用一抹“抗疫蓝”书写图书馆员的无私与无畏!
图、文\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