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工作简讯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2020年第5期 2019.09-10
•目 录•
★工作通讯
东城区图书馆理事会举行九月理事接待日………………………………………(1)
深圳图书馆同仁到我馆参观交流…………………………………………………(1)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社区获颁2019年“书香社区”称号……………………(2)
发展中国家旅游官员汉语文化研修班到区第一图书馆交流考察………………(2)
最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上架………………………………………………(3)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到馆…………………………………(5)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共享数字资源”展览………………………………………(6)
★作家与读者见面会………………………………………………………(6)
★摄影丰富生活系列………………………………………………………(7)
★古都历史文化系列………………………………………………………(9)
★综合部9、10月综合性信息……………………………………………(11)
★少儿天地……………………………………………………………………(11)
★诵读沙龙……………………………………………………………………(12)
★共享工程……………………………………………………………………(13)
★大使带你看世界…………………………………………………………(15)
★共和国七十年 ……………………………………………………………(16)
★文化助残……………………………………………………………………(18)
★田野故事……………………………………………………………………(19)
★ 工作通讯
东城区图书馆理事会举行九月理事接待日
9月25日上午,东城区图书馆举行第二届理事会九月理事接待日活动。本次负责接待读者的是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甄军、理事袁燕生和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肖佐刚馆长。
接待日上读者和理事们针对图书馆建设和日常运行中的各方面都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读者对王府井分馆推出的定制借书服务赞不绝口,对图书馆的“大使系列讲座”等读者见面会也大为称赞。
东城区图书馆理事接待日活动旨在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解答读者的疑问,欢迎更多的读者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为图书馆建设出谋划策。
深圳图书馆同仁到我馆参观交流
9月26日下午,深圳图书馆、罗湖区、盐田区、龙岗区及所辖街道图书馆同仁31人走进东城区图书馆参观交流。我馆馆长肖作刚、副馆长穆红梅、高磊、程佳蕾陪同参观了各阅览室。
交流环节,肖馆长向深圳图书馆界同仁详细介绍了我馆建设情况、发展历史、特色服务以及近年来业务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圳图书馆事业发展部汪洋、宝安图书馆李敏等多位同仁就阅读推广工作和总分馆建设与我馆进行了充分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加深了彼此了解,也互相学习到了各自好的做法和经验。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社区获颁2019年“书香社区”称号
2019年10月17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宁波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书香社区”论坛在宁波成功举行。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女士,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图书馆研究馆员邱冠华先生等领导和专家及来自全国各个社区文化主管单位负责人、图书馆馆长近80人参加了论坛。会上对14个入围社区进行了授牌。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践行“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要求。2019年“书香社区”发现活动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78个社区申报,经审读材料和专家研议相结合的方式,兼顾地域特点,共有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社区等14个社区进入2019年“书香社区”发现活动名单,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为全国各社区提供了一个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优秀成绩的展示平台,成功挖掘和发现了一批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参与度高、创新性强、阅读成效显著的书香社区,对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展中国家旅游官员汉语文化研修班
到区第一图书馆交流考察
10月28日上午,来自古巴、埃及、加纳、巴基斯坦等10个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官员汉语文化研修班成员一行25人,来到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进行交流考察。
研修班学员们首先观看了展示东城区文旅资源的宣传片《故宫以东》,直观了解东城区的人文情怀和生活方式。随后,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雪敏介绍了东城区旅游文化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来宾就东城区的文化服务内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交流考察活动加强了发展中国家旅游官员对东城区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和取得经验的了解,能有效地促进中国与各国在旅游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最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上架
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马茨•马尔姆,宣布将2018年当年暂缓发布的2018年、及今年新出炉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Olga Tokarczuk),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为了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采编部及时采购了两位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其中有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和其他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彼得•汉德克的作品《骂观众》、《痛苦的中国人》、《试论疲倦》、《缓慢的归乡》、《无欲的悲歌》、《形同陌路的时刻》,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借阅。
作者简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第15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生于1962年,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7年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而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受到波兰评论界的普遍赞扬。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观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曾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重要著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追溯一战时期的生活,2009年翻译成英文,《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2012年翻译成英文,她的作品融合不同文化元素,文化变化以及移民问题,语言极具风格与原创性。评委会认为她的作品将波兰的神话民间史诗与现代文化风格相结合。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生于1942年,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1973年获毕希纳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1965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之后遂放弃学业,成为一名自由作家。1966年他的剧作《骂观众》发表后,他开始受到关注。1967年他最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在欧洲获誉为“play of the Decade”,他的《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到馆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目标,由学习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天地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8家出版社共同策划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出版发行。
丛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70部长篇小说,这些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70部原创长篇小说精品力作,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最高成就。艺术表现风格多样化。这里有现实主义的理想的光芒,也有尝试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这些火热生活的作品。每部作品都有它非常鲜明的风格,具有很强的典藏性。
我馆为了入藏本套丛书,在采购资金有限和馆舍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各部门联动起来,克服各方面困难,外借部加班下架了其他在架图书,为本套图书设立了专架,采编部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加工、数据等入藏工作,以便读者第一时间能够借阅到本套书籍,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让广大读者通过借阅本套丛书,进一步了解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共享数字资源”展览
10月29日,由首都图书馆主办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共享数字资源”展览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展出。展览分4部分12块展板,展览时间从10月29日至11月12日共两周时间。
此次展览介绍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目前共享数字资源有20余种,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多媒体等各类文献,可满足读者科学研究、信息查询、考试学习、休闲阅读等多种需求。读者只需使用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联合读者卡(“一卡通”)的卡号和密码登录,即可享受这些资源服务。展览详细介绍了共享数字资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让读者对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共享数字资源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 作家(学者)与读者见面会
序号 日 期 主 题 地 点
1 9月1日 周日 09:30 学者郑铁生与读者见面会——谈谈《三国演义》 三层报告厅
2 9月1日 周日 14:00 诗词讲座(主讲人:赵永生) 三层报告厅
3 9月7日 周六 09:30 学者吴强与读者见面会——37年,吴强用镜头记录下时代的变迁 三层报告厅
4 9月8日 周日 09:30 学者王彦高与读者见面会——纪实摄影的实践体会和认识 三层报告厅
5 9月21日 周六 09:30 学者程萍与读者见面会——工业文化遗产:城市的疮疤还是项链? 三层报告厅
6 9月28日 周六 09:30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明史》读书分享会 三层报告厅
7 9月29日 周日 14:00 非遗讲座——丝路凤凰鸣之箜篌今生前世 三层报告厅
8 10月6日 周日 09:30 学者赵润田与读者见面会——“回望民国书法风景” 三层报告厅
9 10月12日 周六 09:30 学者赵勇与读者见面会——“梁归智教授与红楼探佚” 三层报告厅
10 10月13日 周日 09:30 学者金汕与读者见面会——“北京旅游史话” 三层报告厅
11 10月20日 周日 09:30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三层报告厅
12 10月20日 周日 14:00 诗词讲座(主讲人:郭凤金) 三层报告厅
13 10月26日 周六 09:30 学者张仕英与读者见面会:《红楼梦》在日本—从森淮南到伊藤漱平 三层报告厅
14 10月27日 周日 09:30 社科讲堂——田野故事系列讲座“一个藏区村庄的生活变迁” 三层报告厅
15 10月28日 周一 09:30 经典诵读讲座(主讲人:王世贵) 一层展厅
16 10月30日 周三 14:00 “阳光爱心”视障读者体验日 三层视障室
17 10月31日 周四 13:30 共享工程外文影片赏析:如父如子(日语) 三层外文室
★ 摄影丰富生活系列
数码摄影作品的后期调整规则和基本方法
9月12日下午,"书海听涛"—摄影丰富生活讲座在报告厅举办,资深摄影记者闫殿清为大家讲述数码摄影作品的后期调整规则和基本方法。讲座吸引了80名影友前来聆听。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摄影。不论是摄影创作还是居家旅游所拍的照片,往往由于经验的不足或器材本身的性能问题,导致拍出的照片有许多缺憾而不令人满意,此时如使用一些修图软件对照片进行一些后期的调整和处理,就有可能将照片变身为专业级的作品,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掌握一些数码后期调整的技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次讲座中,闫殿清老师就具体的规则和技巧方法进行讲解。用实例详解什么样的作品需要后期调整、如何调整、调整的技法等。还强调好的作品应不过分后期,调整过度也会物极必反,要有好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此次讲座,各位影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讲座结束后,闫老师更是热心解答读者疑惑。此次讲座气氛热烈,影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摄影后期有技巧 手机修图出大片
10月17日下午,“书海听涛”——摄影丰富生活讲座在多功能厅如期举办,此次讲座特邀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理事侯劲松为大家讲解手机摄影与修图基础知识。讲座吸引100名摄影爱好者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侯老师从手机拍摄基础知识以及手机后期修图(指划修图)软件基本使用等方面谈起,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大家讲解知识点,并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手机摄影作品进行举例,让现场影友深刻理解并逐渐运用手机拍摄的基本操作。讲座后半部分,侯老师逐步指导大家如何调整照片以有利参加摄影比赛。老师讲解一步,现场观众操作一步,确保每一位影友都掌握到拍摄和修图技巧。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知识点详细,现场影友掌握了不少手机拍摄知识技巧。讲座结束后,侯老师更是热心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影友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
★古都历史文化系列
北京古都历史文化系列讲座之浅谈中华木作与传承
9月4日上午,北京古都历史文化系列讲座本年度第九讲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多功能厅如期开讲。本期邀请的嘉宾是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主讲题目为:浅谈中华木作与传承。近百人到场聆听。
木匠最早被称为“木工”,是《礼记》六工之一。几千年来,人们所需的建筑、家具、舟车等各种生产器具和生活用具,都与木作有着天然的联系。木作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木作产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木作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木作大师王文旺先生利用多年的积累筹办了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天,王馆长来到东图,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华木作的文化精粹。讲座涵盖木作的起源与发展、传统木作工具、木作的智慧、木作手工艺现状、匠心与传承五个方面。期间,王馆长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锯子的演变、鲁班尺的妙用、榫卯的原理等。通过一个个精致的木工作品,让大家认识了木作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了中华民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讲座结束后,大家仍不愿离去,围聚在老师身边观看鲁班锁的精妙展示。
北京古都历史文化系列讲座之金庸先生笔下北京文物古迹
2019年10月9日上午,北京古都历史文化系列讲座本年度第十场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开讲。本期邀请了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姜舜源老师为大家讲述金庸笔下的北京文物古迹。近百人到场聆听。
一年前,金庸先生与世长辞,亿万读者深感哀恸。姜老师是金庸先生的弟子,2008年因编写《金庸图录》与老人结识,曾深入研读了金庸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各部小说、论著,颇有心得体会。今天其来到东图,与大家一起追忆这位武侠大师。
金庸先生从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起,就把北京名胜古迹文物,作为书中人物活动的“江湖背景”。例如书中的乾隆皇帝、福康安、香香公主(容妃)等人居处的皇宫大内、宝月楼(新华门)、慈宁宫、箭亭等,都可以在现实中追溯到原型。还有《倚天屠龙记》中的万安寺(今白塔寺)大火,则是参考元朝灭亡前夕的特大雷火事件编撰的。姜老师凭借多年对金庸著作的研究和对北京文物的深入了解,利用大量一手资料,为大家生动解读了金庸先生的创作历程和作品中体现的历史文化。
本期讲座内容丰富,令人耳目一新。在场听众通过姜老师的讲述,再一次重新认识了金庸,这位中国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传奇而绚丽的一生。
★综合部9-10月综合性信息
2019年9-10月综合阅览部基础数据统计
流通人次(仅统计看报刊读者) 电子阅览人次 自习室流通人次
9月 16867 3275 16686
10月 17039 2950 17244
综合阅览部定期举办公益系列讲座:
9月5日电脑讲座主题为“游戏与影音娱乐”。
10月10日电脑讲座主题为“智能手机的基础使用”。
9至10月举办视障读者阅读活动共6场。内容有聆听有声读物、电影赏析、美文朗诵聆赏等等,为盲人读者打造形式多样的悦读体验。
★少儿天地
9/10月,少儿阅览室共组织少儿活动8场,参与人数257人。9月13日,少儿阅览室为前来阅览的小读者们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共有六名同学参与活动。9月21日下午地坛小学的老师来到图书馆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绘本故事导读,同时王子叶小朋友也迎来了他8岁的生日,现场10位小读者及家长参与活动。老师用温柔的声音,带领小读者进入故事,仿佛自己是故事里的主人翁,跟他一起回忆和爷爷曾经的快乐和温馨。十一将近,府学胡同小学五年级四班的白绎如小读者,邀请十余名同学走进图书馆,陪她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十一岁生日会。诗朗诵和歌谣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9月24日下午,东城区第二十届“读书小状元”评比活动在少儿阅览室如期举行,安外三条小学、青年湖小学、分司厅小学等多所学校的2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经过评比,我们选出和平里第四小学的刘咏涵、方家胡同小学的胡慕瑶等五名同学代表东城区参加市里比赛。同时推选出东城区读书小状元及小状元提名奖若干人。 读书小状元演讲比赛,意在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
10月6日,孩子们还沉浸在庆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少儿阅读室都举办着“我爱我的祖国”阅读分享会,再读红色经典,共庆祖国生日,共有6名读者参与活动。 10月19日下午英语乐园万圣节的主题活动如期在少儿阅览室进行,现场近15名小读者和外教老师参与活动。东图联合东四十四条小学二年级的师生共同举办认知图书馆讲座。分两次为二年级全体同学讲述了图书馆概况、工作流程和礼仪知识。并详细讲解了自助借还系统的密码设置。
★诵读沙龙
2019年9-10月,书海听涛——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共举办10场,其中“经典诵读讲座”2场、“经典诗文朗诵会”2场、“诵读沙龙”6场。
一、经典诗文朗诵会
1. 9月13日上午,时逢中秋佳节,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推广经典诵读,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举办“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中秋经典诗文诵读会,80余人到场参加。
2. 10月7日上午,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孝满京城德润人心”2019年重阳节诵读会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办,80余人到场参与。
二、经典诵读讲座
1. 9月2日上午,书海听涛——经典诵读讲座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雷瑞琴,为大家带来讲座“朗诵语言的生活化与生活语言的运用”,50余人到场聆听。
2. 10月28日上午,书海听涛——经典诵读讲座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一层展厅举办,此次讲座邀请到原海政话剧团演员,现任中华诗歌学会、朗诵演唱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王世贵老师,为大家带来讲座“朗诵要做到声情并茂”,50余名读者到场聆听。
★共享工程
外文阅览室2019年9-10月“共享工程免费影片”赏析
时间:周四下午1:30
地点:东城区图书馆三层外文阅览室
放映方式:投影幕
时间 语言 中文片名 外文片名
2019-09-05 俄语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A zori zdes tikhie
2019-09-19 英语 逃离索比堡 Escape from Sobibor
2019-09-26 荷兰语/英语/拉脱维亚语 海外特派员 Foreign Correspondent
2019-10-10 日语 小偷家族 万引き家族
2019-10-17 英语 隐藏人物 Hidden Figures
2019-10-24 英语 印度合伙人 Pad Man
2019-10-31 日语 如父如子 そして父になる
★特色展览
“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展览
9月10日,由首都图书馆主办的“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展览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展出。展览分七部分12块展板,展览时间从9月10日至9月24日共两周时间。
此次“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展览介绍了平台七大功能,包括文化咨询、共享直播、文化资源、文化活动、场馆导航、文化培训、数字展览。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提供优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倾力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展览详细介绍了平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让读者对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大使带你看世界
中国外交70年系列 ——“诗与剑的俄罗斯”
9月29日上午,“书海听涛——大使带你看世界”系列讲座在东图三层报告厅如期举办,活动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合作开展,本期讲座邀请到了周晓沛大使,周大使曾任外交部欧亚司司长,驻俄罗斯使馆公使,驻波兰、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大使,现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今天为广大读者带来主题讲座“诗与剑的俄罗斯”,近百名读者到场聆听。
俄罗斯是一个“巨无霸”,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化积淀深厚,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尊重。讲座中,周大使从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政治、经济、旅游等方面为读者全面解读了俄罗斯,并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两国关系40年风雨历程,解读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及发展前景。
互动环节,读者们就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旅游及国际热点问题向老师提问,周大使认真细致的回答了大家的问题。活动最后,周大使向读者推介了自己的外交回忆录《别样风雨情缘》,并将书赠予我馆留存。
新中国外交70年
10月19日上午,“书海听涛——大使带你看世界”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办,邀请到1978至2006年期间三次在中国驻法使馆任职,两度在外交部西欧司任职,历任副处长、处长、参赞,2007年至2013年先后任驻刚果(金)、黎巴嫩大使吴泽献,为大家讲述“新中国外交70年”,70余人到场聆听。
中国的外交事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今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边倒”策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从万隆会议、中法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到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取得的新成就,从吴大使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新中国筚路蓝缕的70年外交征程,看到了新中国一代代外交官用智慧和汗水铸就出来的辉煌外交成就。
讲座结束,读者与大使积极互动,读者们就新中国外交问题向大使提出疑问,大使认真细致地解答,现场气氛活跃,读者收获颇丰。
★共和国七十年
祖国七十年沧桑巨变
9月22日上午,书海听涛——共和国七十年系列讲座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办,邀请到武警指挥学院进修系原政委郭松涛,带来讲座“70年沧桑巨变”,30余名读者到场聆听。
时光荏苒,七十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进取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断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世界瞩目、开天辟地的伟大成就,抒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讲座中,郭老师从工业、农业、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介绍了祖国七十年的巨大变化,还深刻的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中国崛起令世界瞩目,中国奇迹令世界惊叹。
最后郭老师从实际出发还谈到面对问题,不能一味埋怨,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能够沉着应对,逐步完善。还说了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与其埋怨牢骚,不如点亮蜡烛,传播正能量,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辉煌七十年 复兴中国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在国庆长假期间举办丰富多样的读者活动。10月5日上午,"书海听涛"——共和国70年系列讲座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此次讲座特邀原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孟昭澄为大家带来《此时此刻我们在想什么?》主题讲座。50余名读者到场聆听,利用长假时间来图书馆充充电,欢度佳节。
讲座伊始,孟老师带领大家回顾10.1阅兵盛况,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华儿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此次讲座主要内容是联系民族近代史、党史、军史尤其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的巨大成就,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实施。深度解读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面临的复杂局面和国际形势如何坚定信念、一往无前迎接美好的未来。
此次讲座气氛热烈,是探讨中国梦的励志讲座,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很多学生朋友放弃在假期与家人团聚游玩,选择来图书馆听讲座,学知识。讲座结束后,孟老师热心与现场听众交流互动,拍照并合影留念。
★文化助残
民俗养生——2019年文化助残讲座之六
10月15日下午,由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与东城区残联共同举办的文化助残系列讲座走进安定门街道温馨家园。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中华诗词协会理事、全国老干部健康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兆明为残疾朋友讲授“民俗养生”,吸引近30位残疾朋友到场聆听。
讲座中,王老师与残疾朋友分享了自己总结的“延寿十八法”如:握固法、心肾相交法、击头养生法、八搓养生法、九转养生法等。王老师多次强调养生先养心的理念,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延年益寿的根本,倡导残疾朋友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及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
讲座结束后,残疾朋友纷纷表示感谢,并表示课后将发挥余热,把更多更实际的养生常识传递给他人,努力做到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在家庭中营造健康养生的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邮票大放异彩
9月10日上午,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与东城区残联共同举办的“文化助残”系列讲座走进东直门街道温馨家园。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科院集邮协会副会长王渭为残疾朋友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邮票大放异彩”,吸引20位残疾朋友到场聆听。
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集邮不仅能够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储蓄功能。我国每一次巨变留下痕迹,经验、成就、骄傲,都浓缩在这一方小小的邮票上,中国邮票四十年的发行与改革开放是密不可分,如影随形。讲座中,王老师分别从异形邮票、异形齿孔、压凸邮票、荧光编码、发光邮票、多媒体邮票、邮票版式七个方面向残疾听众介绍中国邮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在邮票中的应用。
此次讲座受到残疾朋友的一致好评。王老师希望残疾朋友通过此次讲座喜爱上集邮,丰富残疾朋友业余文化生活。
★田野故事
社科讲堂——“年猪、虫草与寺庙:
一个藏区村庄的生活变迁”
10月27日上午,书海听涛——社科讲堂“田野故事”系列讲座第五讲在东图报告厅如期举办,此活动由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与社科书店“贡院学人沙龙”联合主办,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协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郑少雄,为广大读者讲述 “年猪、虫草与寺庙:一个藏区村庄的生活变迁”,60余名读者参与活动。
绒村是一个纯藏族村,村里有1座寺庙,近50名喇嘛、200户人家。约二十年前,村民还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如今牦牛都已放生,青稞种植大幅减少,年猪更是已经绝迹,村庄生计主要依赖于采挖虫草、松茸以及国家的转移支付。郑老师常年在四川藏区驻留、奔走,他为大家揭开村庄生计变迁背后的独特逻辑和有趣故事,让读者们了解了藏区的人文地理和民族宗教文化。
互动环节,读者们就“藏区”相关话题与老师展开交流,现场气氛活跃,读者收获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