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字匡山,明嘉定县娄塘镇人。据清乾隆《娄塘镇志》记载,娄塘何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儒医世家。何平的先辈或为高官,或为良医:高祖何祚曾任内阁中书,叔祖何选则官至监察御史;祖父何惠、父亲何其高均为太医院御医。其中以何其高的医术尤其精湛,他先后多次为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疗疾治病,并得到两位皇帝的宠信,屡受赏赐。
何平自幼随父侨居京城,刻苦攻读。崇祯十二年(1639),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次年,连捷成进士。不久,何平即奔赴山东,就任高密县(今高密市)知县。查阅康熙《高密县志》,何平的名字赫然列于“名宦”之中。名下小字密密麻麻,述说着何平在当地的政绩与作为。他“造士惜民,廉平聪察,刊方施药,煮粥赈饥”,惠政懿行造福一方,泽及社会各个阶层。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数万入关屠掠,共破关内城池八十八座,其中山东即有六十座,因当年为农历壬午年,史称“壬午之难”。高密县境也未能幸免,县城几乎陷落。在生死存亡之际,何平沉着应对,“修敌楼,严战守,防御有方”,使合城百姓免遭兵燹之祸。
高密知县任后,何平被擢升为礼部仪制司主事。入清后,又曾担任福建布政司参议。解官后,举家迁归娄塘,后卜居于嘉定北城。在新宅后买得荒田一片,辟为园圃,筑亭其中,名之曰“学圃亭”。从此,他艺蔬莳花,抚琴读书,过上了恬静悠闲的退隐生活。
何平工诗善文,康熙《嘉定县志》成书后,知县赵昕亲自登门求序。他的诗恬淡高远、清音逸响,有陶渊明、韦应物遗风,著有《学圃亭诗集》三卷。一时名流,如太仓吴梅村、莱阳宋婉、本邑许自俊、汪价等,都是他的诗朋文友。嘉定士人多雅爱故乡的竹刻艺术,何平亦概莫能外。据清金元钰的《竹人录》记载:他曾得到明竹刻大家朱松邻手制竹罂一件,喜出望外,奉为异宝,遂将其居所命名为“竹罂草堂”,并自号为“竹罂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