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品中正 |
魏晋南北朝官吏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执政,提倡唯才是举。延康元年(220),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议,诸郡推选有声望者充中正官,掌品评本郡人才高低,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谓之九品。举送朝廷作为选官依据,又称“九品官人法”,仍保持曹操用人“不计门第”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大族势力膨胀,又置州中正,或称大中正,以势族豪门充任,定品原则遂重“家世”而轻才德,一改初立九品中正制以破除汉末察举由名士清议操纵之本意。西晋后渐演变为豪门势族控制政权之工具,至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之说。南北朝晚期门阀势力渐衰。隋文帝时废此制,始行科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