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千里(1901-1982),原名重远,又名仲渊。原籍江苏苏州,出生上海。青年时期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从事进步活动,曾主编《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沙千里家境清寒,小学还未读完,就到上海大丰棉布批发字号当学徒。北伐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上海三区党部执行委员。1925年考取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1929年毕业。大学读书期间,主编《青年之友》周刊。1930年创办进步文化团体“蚂蚁社”,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10月创办并主编《生活知识》。
1935年10月创办并主编《生活知识》半月刊,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职业界救国会,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为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常务委员主编《救亡周刊》。同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的罪名逮捕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七人入狱,史称“七君子事件”。1937年7月31日获释后,主编《救亡周刊》,兼任《国民》周刊编委。同年10月到武汉,创办新知书店与《大众报》,成立武汉蚂蚁社。民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重庆,担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推进组长,主持《工业合作》月刊。1942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同时为《新华日报》法律顾问。1945年后,参与组建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沈钧儒回沪合组律师事务所,1947年底赴香港参与救国会的领导工作,任常务委员。1949年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北京,历任贸易部、商业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秘书长、地方工业部和轻工业部长、粮食部长等。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六办公厅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等职。曾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4月26日病逝北京。
著有《七人之狱》、《婚姻·子女·继承》、《抗战与民众运动》,译作有《格拉斯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