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伒与溥仪是同一曾祖的堂兄弟,年长溥仪十三岁,六岁时封贝子爵。溥仪登基,溥伒成了皇兄,先后任乾清门行走、备引大臣、前引大臣,成了御前行走的侍从官。清帝逊位,溥伒的仕途亦告终结。
辛亥革命以后,不再涉入政界,以书画为生。幼年饱读诗书经史,能文善赋,长于书画,其山水、花鸟、人物、鞍马均具风采,兼善画兰,风神飘逸,在画坛上堪称一绝。因为曾有很多机会观摩宫中藏画,故其山水常以古代名格为母本,承绪了前辈名家的某些特色,在北京画界有一定影响。用笔纯熟,无论山、树、瀑布、庙宇、人物,都能得古人之精要。其翎毛走兽似受郎世宁影响,但笔墨清新,有起迄顾盼之致,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作风。李振生先生评论:“溥雪斋先生作画,风格秀润淡雅,墨韵极为醇厚。他画高山云断,点苔为云,画面恍若云中;他画小桥流水,泼墨为水,图景俨然水淌。”其所作书画作品众多,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珍藏。
溥伒遨游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之中,当过辅仁大学美术系主任兼教授,还与张伯驹、管平湖等人发起组织了一个古琴会。启功先生回忆:“每年当翠锦园的西府海棠盛开时,心畲先生必定邀请当时知名文人前来赏花。这是真正的文人雅集,类似这样的雅集,还有溥雪斋的松风草堂,溥雪斋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而且精通音乐,他那里的集会多以书画、弹琴为主,俨然就是一次小型的画会或古琴音乐会。”
新中国成立后,溥伒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北京市书法研究社社长、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名誉画师等。
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周恩来总理到会祝贺。在拍合影照时,周总理特意将溥雪斋拉在身边,风趣地说:“咱们来个满汉联欢吧!”1963年,陈毅元帅受党中央委托在中南海设宴,祝贺溥雪斋先生七十寿辰。
1966年,“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之时,溥雪斋先生离家出走,从此,先生杳如黄鹤。1966年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