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县人。职业军人、外交家、诗人。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陈毅于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建国后历任: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曾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
文革期间,陈毅、谭震林等人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挺身而出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1年1月16日,腹痛加剧,发现患有肠癌。1972年1月6日去世,在北京西郊八宝山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临现场。逝世后,中国政府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1949年后陈毅曾在东城区前永康胡同7号院居住。7号院有大门1间,两侧倒座房各3间,为合瓦清水脊。大门外有八字影壁,门洞内左右各一灯龛及抱鼓石,门内北、西、东均有屏门,东西屏门通两侧游廊。院内有十字甬道通垂花门,过垂花门可达二进院,有正房3间,左右各带耳房1间,东西厢房各3间。各房均为硬山合瓦顶。从正房西北部游廊可通西院,西院北有敞厅5间,前出轩,后带抱厦,额枋处饰旋子彩画,室内为井口天花、木板地,南部为水池假山亭子,原西部有一游廊与9号院相通,游廊墙上有10幅《红楼梦》壁画。7号院有局部改建:正房前走廊推出,加玻璃门窗,花园部分敞厅改为封闭式客厅,敞厅和正房后加盖了些新建筑,花园假山内原有一小亭,1980年初拆除,移往地坛,后又在假山上建一四角攒尖小亭。此院原为清末李莲英所建,初包括今5号和9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