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1900-1970),原名元清,湖北黄陂(今属大悟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徐海东,1900年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任农民自卫队队长,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任重建的第26军副军长兼74师师长,后任第28军军长、第25军军长,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下,坚持大别山区的斗争。1934年秋,参加了长征。同年11月,红25军奉中央军委指示撤出鄂豫皖苏区,向北转移,任副军长、军政治委员、军长。1935年9月率部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军团长。为把革命大本营奠基大西北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特别是町店一战,取得全歼日军一个联队,毙伤敌近千人的重大胜利。1938年6月,因病回延安,曾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9月,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12月指挥周家岗等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他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在战斗危急时刻,经常身先士卒,被群众誉为“徐老虎”,先后9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病情严重,仍随军参与指挥作战。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后长期治疗、休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是中共八届、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发表《保卫红色土地》、《会师陕北》、《奠基礼》等回忆录,主持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1970年3月25日在郑州逝世,终年70岁。徐海东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1949年后徐海东先于陈毅居住在东城区前永康胡同7号,此宅为清末太监李莲英所建。院落规整,布局疏朗,门前影壁,院中花园,亭台山榭一应俱全。7号院从正房西北部游廊可通西院,北部有敞厅五间,前轩后厦,南部为水池假山亭子,西部游廊与9号通。游廊中的10幅《红楼梦》壁画在北京四合院中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