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沫沙(1907-1990),原名廖家权,笔名有野容、达伍、熊飞、闻璧、繁星等几十个,湖南长沙人。著名作家、杂文家。文革中因三家村与邓拓,吴晗一起被定为反党集团。
廖沫沙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军人家庭。后全家迁回湖南。5岁上私塾。1922年入长沙师范学校,曾和贺绿汀一起组织文学社,办文学刊物,做过报纸副刊的助理编辑,后求学于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1927年到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海南国艺术学院文学系旁听。在《南国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燕子矶的鬼》等戏剧小说作品。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职于上海明日书店,后又任《远东日报》编辑。1934年加入“左联”,写作战斗性的杂文,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在上海,党组织安排他承担秘密工作任务,开展地下斗争。曾三次被捕入狱,都坚贞不屈,表现了顽强的斗争意志。1936年夏,经营救出狱。1938年至抗战胜利前先后在湖南沅陵创办《抗战日报》,任总编辑、桂林《救亡日报》、香港《华商报》晚刊、重庆《新华日报》任编辑主任,抗战胜利后去香港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恢复《华商报》,任副总编、主笔。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委员。1949年5月,应中共中央电召,到北平市委机关工作。
解放后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加人中国作协。《人民日报》曾为他和夏衍等人开《长短录》杂文专栏;北京市委刊物《前线》曾为他和邓拓、吴晗开《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廖沫沙和邓拓、吴晗三人被错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遭到残酷迫害。1968年初到1975年他在狱中整整被关了8年,后又被送到江西林场劳动3年。1979年平反昭雪,后继续潜心创作,并整理大量旧作,由北京出版社、三联书店先后出版。代表作有:《鹿马传》《分阴集》《廖沫沙杂文集》《纸上谈兵录》《三家村札记》(与邓拓、吴晗合著)《瓮中杂俎》《余烬集》《廖沫沙全集》五卷。1990年12月27日病逝,享年83岁。
东四四条85号,现为民居。廖沫沙先生曾在此居住过。东四四条85号在胡同西段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东、西两路四进宅院,院门虽为如意门,但高大精致,院内房屋也颇为讲究,且东、西两路之间有长廊作为分隔与联系,东路二、三进院落有回廊环绕。据此分析,此宅应为清代所建,其主人虽非高官显贵,但家境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