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原崇文区东部,夕照寺中街,创建于明初,详细建置年月无碑记可考。据《顺天府老》中谓:“燕京八景有‘金台夕照’,此寺之所由名也。”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爱国将领于谦曾到过此地,寺僧普朗请于谦为其师古拙俊禅师作《中塔图》题词。题词墨迹收在乾隆所刻的《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第二十八卷中。据此可知夕照寺在明代初期即已存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赵吉士《育婴堂碑记》载:夕照寺在清顺治初已圮,仅存屋一楹,有名僧文觉禅师曾在此净修,遂将夕照寺殿宇修洁完整。可见其历史之久远。
夕照寺最有名的是壁画,寺内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图》,系画家陈寿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亲笔所画;东壁为王安昆手书行草梁朝沈约的《高松赋》并跋。陈寿山和王安昆均为当时的著名画家和书法家。书画双壁,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宝。该寺现存大殿两座,前殿3间,前后各出廊厦,后殿为大悲殿,面阔五间。《古松图》和《高松赋》两幅艺术珍品现存北京文物研究所。夕照寺1984年列为崇文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