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是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文津图书奖”选用《耕织图》中的《簸扬图》为标识,取“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之意,揭示了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也传达了“文津图书奖”的宗旨。该奖项命名“文津”,不仅缘起于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更是取意“文化津梁”,彰显了图书馆作为沟通交流的使者、传承文化的桥梁,为促进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积极作用的职业使命。
“文津图书奖”评选范围包括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的大众读物,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非虚构类普及性图书。图书通过出版社推荐、读者推荐、作者推荐、专家推荐、图书馆推荐等多种渠道参评。评审工作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的组委会策划组织,聘请馆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奖及推荐图书通过社会参与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并通过媒体予以公布。
“文津图书奖”坚持公益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始终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作为首个由国家级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设立的图书奖项,以开放、包容、共享的理念,吸纳读者、学术界、出版界、媒体界和图书馆界共同参与,开创了图书馆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新形式,体现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文津图书奖”一方面贴近读者、贴近百姓;另一方面,与专家学者、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和媒体建立了相互信任、沟通顺畅的工作机制,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工作中发挥了图书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