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服务 > 创意之家 > 服装资讯
苗绣里的上古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18 来源:以下文章来源于飞奔的糖果匣子 ,作者飞奔的匣子
如果有这样一个项目,需要你设计一个物品,它的使命如下:在持续几千年的时间内传播重要信息,能被相当规模的人群所接受,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虽然这是我编的,还是想了一下,这项目搁我做能咋办,除了我知道的答案,还想到一个参考:那就是文字,文字是传递信息很好的工具,但文字不是具象的东西,还需要一个载体。
现在我们用纸写字,或者用手机、电脑打字,在纸被发明以前,老祖宗和老祖宗的老祖宗们也各有神奇技能,有的劈根竹子写字,有的找块石头刻字,有的用青铜器刻字,还有的在龟壳、兽骨上刻字。但是如果对这个载体限定一个条件,就是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形式,你能想象领导让你写个方案,你去找块牛骨头,拿把小刀开始刻字儿吗?但这样看似不切实际的设想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并且还焕发着勃勃生机。
有人这样形容苗绣,“以针线作笔画,以服饰为纸页,把苗族的文化信息以图纹的方式记录在代代相传的苗绣里”,所以,苗族虽然没有通用的文字,苗绣就是他们的“无字天书”,从古至今,苗家人还在制作苗绣、穿戴苗绣。回头去看开头的项目要求,是不是完美契合。引用阿城在《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的说法,苗族服饰图案直接传承自新石器时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以往我去博物馆也确实看到过一些先秦时期的文物图案跟书里看过的苗绣图案相似,不过短时间翻几本书能获悉的信息有限,并且一些内容现在也没有定论,就选取几个有意思的点记录一下。
一、“蝴蝶妈妈”
为了表示对传统苗绣的尊重,这里首先展示蝴蝶形状的图案。苗族认为蝴蝶是苗家的始祖,是万物之源,他们恭敬的把蝴蝶称为“蝴蝶妈妈”。在传统苗绣中以蝴蝶为主题的图案很常见,仔细观察的话,有些蝴蝶图案中还会包括双龙、凤鸟、“鸟屋”(又称祖屋)以及屋里边的小人儿形象(见图1-3),它们被包裹在寓意重大的蝴蝶图案中,也意味着这些图案本身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事实上,除了蝴蝶,龙、鸟、鱼等也是传统苗绣中常见的图案。

图1-1,《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1-2,《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1-3,《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1-4,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图1-5,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二、“河图”
前边提到,龙的形象在苗绣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元素,以往我写青铜器的时候经常写两只苍龙对着“北极神”的图案,今天就不重复讲了,看看“河图”吧。关于“河图”,冯时先生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也不抄多了,只总结下结论。
简单的说,“河图”是在一个圆上绘出了一条龙的形象,这是什么意思呢?圆表示天盖,古代人基于历史的局限性,认为天像个锅盖扣在地上,而龙的形象来自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发现了这个星宿东升西落,仿佛在天上转圈,就将它描绘成了卷曲的形状。所以,“河图”描述的就是一副星象图,那为什么叫“河图”呢?因为东方七宿这条龙的尾巴恰好在银河中,当它在天上运行的时候,仿佛一条巨龙从银河中跃出。虽然“河图”的图案和描述都很浪漫,但古代人研究它的用途却是实际的,是用来告诉人们啥时候该去种地了,啥时候该去祭祀了,总之为了大家能有饭吃。这里再多说一句,东方七宿转圈的时候围绕的圆心在哪?答案是北极星。
以下图片的来源有:贵州近代苗绣、商代青铜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黑陶。

图2-1,《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2-2,《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2-3,《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2-4,《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2-5,《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2-6,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图2-7,自己拍的,国家博物馆,商代 “妇好”青铜鸮尊

有意思的是,根据2008年出版的《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最早的刺绣是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一个铜觯上粘附的刺绣残痕,其针迹匀齐清晰。

图2-8,自己拍的,国家博物馆,商代 “妇”青铜鸮尊

图2-9,《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苗族鼓藏衣,来自贵州省榕江县

图2-10,自己拍的,这个文物应该是河南博物院的,在某次河南夏商周特展中看到的,图案跟图2-11很像,估计也是商代的

图2-11,《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蟠龙纹盘,商代晚期,传河南安阳出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2-12,《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良渚文化黑陶盘刻符,上海闽行区马桥遗址出土

三、“北极神”
在“河图”一节的末尾提到东方七宿是围着北极星旋转的,因为北极星距离地球自转轴很近,使得北极星肉眼看上去几乎是不动的,古人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古人认为北极星那里是天极,形象上可以理解为天空这个“大锅盖”的提手,它是不动的。不止东方七宿,其他星星也围绕北极星转动,那么北极星作为天的中心,就有了特殊的意味。有一种解读是这样,先秦时期的古人认为天极,也就是北极星,是北极神居住的地方,以往我也根据这个解读写过两篇关于青铜器的公众号文章,简单引用一下结论吧,商周时期祭祀用的青铜器上绘制北极星、北极神是在彰显王权的合法性。至于云南苗绣中的相似图案,因为苗族没有传承的文字,那么重要的信息会缝制在苗绣图案中保留传承。
以下图片的来源有:贵州近代苗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图3-1,《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西周早期,兽面龙纹大鼎(局部),陕西淳化县文物管理所藏

图3-2,《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3-3,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图3-4,《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两条龙之间对应的有时不是小人儿形象,是一个代表北极星的菱形标记。

图3-5,《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图3-6,自己拍的,“召”鼎,西周,洛阳博物馆

图3-7,自己拍的,簋,西周,绛县雎村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清华艺术博物馆山西文物特展

图3-8,自己拍的,簋,西周,绛县雎村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清华艺术博物馆山西文物特展

图3-9,《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双龙的形象在苗绣、青铜器上都是存在的,根据张光直先生的《艺术、神话与祭祀》所述,双龙在《山海经》、《楚辞》中均有提及,它的作用可以理解为能通往高维世界的飞行器,上天的使者乘着双龙可以升入天界,完成与天神的沟通。

图3-10,自己拍的,首都博物馆,圉(yu)方鼎,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图3-11,自己拍的,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图3-12,自己拍的,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看最下端的两条龙形象

图3-13,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可以看到图3-13中不是两条龙对着北极神,而是两只鸟的形象对着北极神,关于鸟的形象有一种解读是,二十八星宿由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其中南方朱雀就是鸟的形象,既然所有星星都围着北极星也就是北极神旋转,南方朱雀围绕着它就不奇怪了。当然这个说法没啥具体的依据。

图3-14,自己拍的,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倗季凤鸟尊,西周

青铜器中两只凤鸟对着北极神的图形也不少,看图3-15中凤鸟身上驮着的多像一个太阳,跟图3-16的南方朱雀相似。

图3-15,自己拍的,倗季凤鸟尊,西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图3-16,自己拍的,汉代瓦当,故宫博物院

四、日鸟合璧图像
在翻看资料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以往公众号文章里有个错误,在《良渚拾趣:神兽之辨,是猪还是龟?》一文中,我曾将图4-1至4-3放到一起比较,然而这次仔细看了一下,图4-1中的图案在《中国天文考古学》中被解读为太阳崇拜,图中的圆形代表太阳,圆形之上是天盖的形象,图4-1中的3至6、9、10,下端伸出的是鸟的尾巴,两侧伸展出的是鸟的双翼,可以看做太阳和鸟的一个叠加图形,这是什么意思呢?中国有很多关于鸟和日的古老传说,比如金乌负日、十日神话等,大白话就是古人认为太阳在天上飞的时候是骑着一只鸟的,好比人骑着一辆单车上班,太阳也得上班,办公地点在天上,它的坐骑就是一只鸟。
而图4-3中的图案在《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中被解读为天极神符形,这体现的是北极星崇拜。可能这两种图形并不能放到一起比较,也或者这是2种不同的观点。《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曾陈述,古代中国是北极星崇拜,古代西方是太阳崇拜,还延伸说明以太阳崇拜系统发展的星座命运说其实并不适合中国人。
当然,我还是把两类图片放到这里,没有结论,先存个图片看看,也许以后就懂了。

图4-1,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P205

图 4-2,自己拍的,玉璧(局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

图4-3,《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壮族背儿带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区

我之前觉得图4-3跟图4-1中的10号图比较像

图4-4,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五、鸟与鱼
曾宪阳、曾丽编写的《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提到,“鸟”和“鱼”组合的艺术纹样在史前彩陶中反复出现,在苗绣中也有相似图案。另外,我记得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金杖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金冠带上也有鱼鸟组合图案,当然解读各异,没有定论。百度百科显示,学术界有观点认为金杖上的图案表现的是分别以鱼和鸟为祖神标志的两个部族联盟而形成了鱼凫王朝;图案中的“鱼”、“鸟”就是鱼凫王朝的徽号、标志。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金杖上的鱼鸟图象征着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借以通神的法器。资料有限,我也不知道图案是什么意思,看看图吧。

图5-1,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图5-2,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图5-3,自己拍的,首都博物馆,战国时期,鹈鹕鱼纹敦

图5-4,自己拍的,三星堆博物馆,金杖,商代

图5-5,自己拍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冠带

图5-6,自己拍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冠带图形示意

图5-7,《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这张图中有鱼的形象、龙的形象、蝴蝶的形象,还有菱形标记,可能是后来组合的图案。
讲一下苗绣的现在吧
苗绣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被国内外收藏家们广泛认识,2006 年,苗绣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了现在,老苗绣已经被收藏的差不多了,价格也已经飞涨。不过关于苗绣的展览越来越多,也有专门的苗绣主题博物馆,苗绣也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登上了国内外更大的舞台。我想,在当代,苗绣还是会继续走向更远的未来吧,就像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曾丽说的,“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被需要。”

参考资料:

(1)《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 刺绣壹》,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

(2)曾宪阳,曾丽.《苗绣 一本关于苗绣收藏与鉴赏的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3)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华书局,2015年

(4)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5)舒畅,刘立超,赵珊珊.苗绣:针线写就的“无字天书”,贵州日报,2023 年10 月13 日第0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