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

  • 馆内
  • 馆际
  • 站内

馆内

  • 馆内
  • 馆际
  • 站内
一场惊艳的新书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8-12-28

  刘洪云

  2018-12-26

  还是前天,图书馆发给我一条好消息,今天下午,我和孟永煜老师相约,赶往朝阳门内甲55号中国新闻出版集团11楼会议室,参加《应物赋形:建构新的小说美学,长篇小说【应物兄】发布会》。与会的主席台上有人民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茅盾将获奖作家周大新,中国新闻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他们分别谈了对李洱的《应物兄》长篇的感受和观点,充分肯定了这部百万字(又砍掉25万字,剩85万字)巨著。我为其归纳整理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白的文字,明白的故事,明白的人物和情节,精心打磨了13年。这是潘凯雄副总裁所讲。

  周大新说:“我的河南老乡李洱潜写13年,佩服他的定力。翻开《应物兄》长卷,就闻到了语言的独特味道,边看边为语言的机智、智慧而叫好。小说的领城新奇,三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很难写,由于李洱大学毕业,一直与知识分子打交道,有了深入的生活体验。当年钱钟书写了《围城》,将知识分子描述的淋漓尽致。《应物兄》将知识分子描写得更是活灵活现,有的活得很滋润,有的活得很无耻,有的活得很悲悯。是当下表现知识分子最精彩的小说,《应物兄》可与《围城》相媲美”。

  李敬泽主席说:“13年,不容易。世间浩浩荡荡,可以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形容……”。

  2005年春天,作者还是不满四十岁满头青丝的小伙子,写坏了三台电脑,有一台还被盗丢失了,底稿如石沉大海,加上外界的讽刺挖苦、冷风热嘲,处于情绪的低谷。

  潘凯雄副总裁说,“还是我亲自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最后终于破案,文稿失而复得的。小说最后确定84·4万字,引经据典、中外典籍100处……”。

  李敬泽说:“李洱内心强大,尤其后边的几年,顶住了压力和打击,电脑找回来又接着写,《应物兄》是一部可说的(话非常多)、阐释空间十分广阔的巨著。我是评论家、当代批评家,深觉苦之久矣,是批评家没出息?不!是苦于找不着目标,没有精良的小说啊。《应物兄》打破了这个寂寞。”

  今年完稿时,作者已年过五十,看到洋洋洒洒的心血之作,就像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儿子(李敬泽比喻)。

  李洱说:“值得写13年了,我相信大家也会看13年”。

  近乡情更切!《应物兄》定稿由[人民出版社],另一家是[收获],[收获]2018年的《应物兄》都卖完了,而宣传还未开始。

  二,以人名作小说的,只有鲁迅的《阿Q正传》,作者尝试着做了。要知道,以人名为小说的,必是一个为社会敢于承担、勇于负责的人。

  周大新说:“写知识分子的,之前最成名的是钱钟书的《围城》,看《应物兄》可以对照社会现实中身边的某个真实的人和事”。

  李敬泽说:“看了《应物兄》一书,不仅彰显出李洱高大上的追求,又有行而下的‘俗人’之情怀,一部小说,不因一些漂亮的词眼而求新求异,却用了“应物兄”一个人物,承载了整个宽阔、庞杂、纷呈的世界。不仅看到了景色万象、人情世故,还看到了人的欲望、所坚持和追求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周大新说:“ 《应物兄》叙述方法,即有平视,又有俯视,还有倾视,其灵活的运用到极致。抓住故事的叙事的知识点,就停顿下来,任其枝蔓横生,丰富多趣,体现出显微镜效应。不论是植物、动物,写足了所有知识,用文学手段表现,既是写到狗儿,花儿,也是让读者有详尽完美的文学享受。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作。”

  李敬泽说:“《应物兄》是大观园,非常之热闹,也看到了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世界。可别让知识分子带到〈沟里〉,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必被吓住,你会随意看着看着,必被书中的趣味所致,那可是个大花园。从正门进去观赏行,从侧门进去择选也行,都能行的通,坐得下。任意掀翻着看,都会被很有意思的情节所吸引。让你会性情所致、横生有趣,因为《应物兄》不仅是写给知识分子的,也是写给平民的。”

  三,给文坛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是什么?

  潘凯雄说:“由上海、江西近30位两代评论家围绕《应物兄》认真研讨,认认真真的不一般的研讨。上海的两位著名学者写了超3万字的评论,也成为是不一般的现象。带来了新世代可喜的文化景象。文体的创新,体裁的颠覆,庞杂的知识点,制造的阅读难点,背后的隐寓是深刻的。”

  作者李洱24号下午去了上海,被拦住开了研讨会,让人看到了惊讶的一幕。是85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在研讨会上抢话筒、争发言的局面。李敬泽说:“《应物兄》的出现,让评论家施展开了本领,所以出现了上海抢话筒的现象,毋庸置疑,这部巨著会对学术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李敬泽说:“批评家的话:期待争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外在的一切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变化,每个人的内在生活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而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小说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和事的变化,需要建构起这个时代的好小说,通过写人,叙事,让读者看到这个时代的面貌,看到这个时代的自己。小说家都在为此目标而奋斗,但是,我们觉得不令人满意。李洱的标本、对象,让评论家为之一振,认为该作品的剧情、叙事正好与这个时代相匹配,庞大、丰盛与体量匹配,李洱是所有小说家而小说家的人。”

  总之,《应物兄》创作时间长度之最,用人名命名的小说之最,文体创新之最成为中国文坛一大惊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