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

  • 馆内
  • 馆际
  • 站内

馆内

  • 馆内
  • 馆际
  • 站内
学者影评人热烈回应《沧海》
发布日期:2009-11-24

《沧海》恳谈会现场

主持人谭飞

主持人(谭飞):各位领导、各位学者、著名媒体评论人,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莅临电视剧《沧海》恳谈会。大型史诗电视剧《沧海》自己播出以来,在全国观众和网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曲折跌荡的剧情、演员精彩的表演,和本剧所展示的海军艰辛的发展历程,拼搏的创业精神,都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
  观众反馈不断,有位观众赋诗一首直抒胸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子弟兵亮剑试锋,天下无敌。豪气贯虹斗顽寇,千里海疆怒涛起。是阿谁亲手来指挥,毛主席。
  今天邀请大家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想讨论《沧海》电视剧的拍摄和演员表演,更想进一步讨论《沧海》所表达的主题、现实意义,宣传中国的海防意识,弘扬博大的英雄情怀,艰苦和创业精神。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到场的各位来宾:来自海军的各位领导,海军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张勇大校、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海军电视艺术中心编剧、《沧海》编剧翟晓光、《解放军报》文艺评论家陈先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黄平、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干事苏毅;海润影视集团董事局主席刘燕铭;
  著名媒体评论人: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影评人尹鸿、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人张颐武、北京青年周刊主编著名影评人胡建礼、著名影评人何东、著名影评人解玺璋、诗人著名影评人叶匡政、著名影评人谭飞、著名影评人江小鱼、著名影评人杨劲松、著名影评人曾子航、著名影评人北京青年报首席评论员李星文、著名影评人曾任多家娱乐杂志主编司马平邦、著名影评人韩浩月、著名影评人鸿水、北京青年周刊首席记者著名影评人王江月;
  主创和演员导演赵浚凯、马建成扮演者何政军、王海军的扮演者叶静;
  平面媒体《北京晚报》金力维、《北京青年报》杨文杰、《京华时报》王铮、《新京报》刘玮、《信报》王大鸣;
  网络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优酷。
  再次欢迎各位的到来,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沧海》的拍摄得到了海军的大力支持,海军方面派出了数千名战士和数十艘舰艇协助拍摄,下面有请海军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张勇大校发言。

海军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张勇大校发言
  张勇: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恳谈会,非常欢迎在座的各位媒体,著名的评论家和专家参加恳谈会,感谢大家关注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有关的创作情况,上次开记者发布会的时候,在会上已经做了介绍。从这部电视剧播出到现在,我听到的一些反映,包括周边的同志和身边的人对《沧海》电视剧是非常关注的,接到了很多的信息,也接到了很多的电话,特别是海军部队看了这部戏以后很受鼓舞和振动,我们组织部队政治通知进行收看,万里海疆上上下下都在收看这部电视剧。关心海防建设的,关心海军建设的网民也好,观众也好,都给这部戏极大的关注和好评。我想今天大会想听听在座的各位评论家,对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意义也好,反响也好,特别是对这部戏播出以后,对海军建设,对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国防意识所产生的重大意义,我想都有可能通过这部电视剧来产生影响,发挥电视剧的作用。这些年来海军题材,包括海洋题材的电视剧不是很多,我们作为海军专业的创作队伍,一直努力的想尽可能的推出更多更好的海军题材的作品,沧海这部电视剧,应该说海军题材创作来讲比较坚实的,厚重的作品。
  很多观众的感受,看到了当初建设海军的精神,感觉到这里面体现了一种精神,不能说是《亮剑》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国人感觉到海洋要有人去守,海防要强大,海军要强大,大家从中受到鼓舞,能够感受到,特别是通过老一代人,海军初创时期为之而奋斗的一代人,所奉献的这种精神,大家是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特别是电视剧中马边城这个高级工程师,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现在是反映最好的,很多人都很感动,也都提到对这个人物认为是全新的,很多电视剧当中很难得的一个人物,他身上凝聚着老一代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说两弹一星也好,其他的归国回来的老一代爱国的科学家的形象。这种信息通过电视剧更多的传递到百姓当中去,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应该说光碟已经到处都是,全国各地都在销售,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很多人是通过看光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前已经看到了,网上点击率最高的也是沧海,全运会期间还有这么多人关注,应该说这部戏有独到的吸引人的地方。
  作为海军来讲,对这部戏的播出,海军官兵感觉很振奋,我们也想通过这部戏,更多的来吸引媒体关注,全国人民都能关注海军,关注海洋,我想这部戏的作用就起到了。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媒体的朋友们,给予更多的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主任的发言,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给电视剧很好的定位。下面邀请《沧海》出品人,海润董事局主席刘燕铭先生介绍《沧海》拍摄的过程,历时4年多次搁置,一定有很多的故事。

海润影视董事局主席刘燕铭发言
  刘燕铭:海润剧很多,每个剧都会有研讨会,我认为今天的研讨会是非常不一样的,往常的研讨会都是官式化的做法,请各方各面的领导讲话,今天的研讨会请的是目前国内最活跃的评论家,都是最优秀的,很多名字我也听过,大部分都认识,我认为这个研讨会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一个研讨会。《沧海》播出过半,现在想反思一下《沧海》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想《沧海》也是“亮剑”的精神,比李云龙的亮剑更宏大的亮剑。一会儿请赵导详细的介绍拍摄过程,我们与海军紧密团结合作,本来两年以前开机的,拖了一年,摄制组到了青岛了,赶上朝核危机,一级战备状态,就停掉去年才开机。我到大连和三亚两次探班,给我的教育意义非常深,广大的海军官兵为了配合戏的拍摄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在三亚探班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编队出来,有核潜艇,171舰,补给舰,大概是一个编队,一个军演的状况,这一次军演就是上千万的投入,是非常宏大的,所以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沧海》。我就不多说了,时间留给小赵和各位老师,对我们的戏多做指导,谢谢。
  主持人:李总发言非常的简单,字字千金。下面有请沧海的总导演,《亮剑》、《重案六组》的制品人赵浚凯先生。

导演赵浚凯发言
  赵浚凯:今天心情有点激动,到今天播出10天21集,已经播出过半了。也很关注收视率,也和在戏里奋斗过的演员们做一下交流,但是都没有像难以平静,和四年前看到这本书改变,吸取营养,音乐的感觉到这部戏的宏大。三年前我们第一次紧张筹备的茫然和被动,想起一年前拍摄120天的艰辛,以及所有伙伴和同事们的艰苦,还想到11天前刚刚播出那天晚上,很多当年的同事坐在电视机前一起等待,心情很激动。
  今天在这里希望这么多有名的评论家,博主,对这个戏首先是出于关爱,再次是出于对这个戏的理解和支持,到这里来参加恳谈会,我恳请各位能够直言不讳,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正现在的失误,能够使我们更明确自己的方向,也使我们以后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满意。谢谢。
  主持人:赵总的讲话非常的有激情,反映了一种心态,希望各位评论家发言的时候确实做到畅所欲言,直言不讳。我们还得有请《沧海》的编剧,海军电视剧中心的编剧翟晓光讲话。

编剧翟晓光发言
  翟晓光:我是一个世纪的十分之一完成了小说,和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作品呈现给观众,我现在应该像学生一样交了答案,评分是由众多的老师和朋友们来做,谢谢。
  主持人:我发现一个特点,参与项目越深的人越谦虚,不知道是否也是一种“沧海精神”。下面有请马建成的扮演者何政军讲讲。

何政军发言
  何政军:我们的心情和导演一样很激动,那天我也是等在电视机前等着,开始的画面很宏伟,真的很宏伟,我们艰辛的劳动成果全面展现给观众,在忐忑中等待观众的评判。我非常热爱这部剧,感谢张老师写出这样的情节,感谢赵总给了我这次机会,我在拍摄期间在现场都是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我不愿意浪费任何一个镜头,老师曾经教过我,表现也是为对手做准备,我跟尤勇老师表演的时候我相信是这样做的,现在不知道完成得到底如何,很想听听各位专家的评判,谢谢。
  主持人:何老师也塑造了非常多的荧屏形象,希望塑造更多的形象给我们,下面请著名的童星叶静讲话。

叶静发言
  叶静:现在应该不叫童星叫青年演员了,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恳谈会,在诸位专家学者和老师的面前,我不要说对《沧海》的看法,我希望今天能听大家对《沧海》的看法,以及对我们主创部门、包括张导,陈老师,以及演员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我觉得《沧海》是这样的,一个可以让这么多人为之等待这么长时间的一个电视剧,我相信是有一定的分量的,包括我们海润公司的老板刘总对这个戏的重视程度,足以看到《沧海》的分量是怎样的,我作为年轻演员能够参与这部戏是我们的容幸,而且能够和这么多优秀的演员一起合作学习,包括在演戏上的交流,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所以我非常的希望大家能对我们这个创作团队,用心去打造的这部作品给出一个中肯的评论,也谢谢各位的评论家,老师和媒体今天能够来给《沧海》捧场,谢谢。
  主持人:总政艺术局的汪指导讲话。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发言
  汪守德:我看了的是48集,三天时间看完,每天以16集的速度观看沧海,这三天是幸福和陈旧的三天,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完整连续的欣赏这样的作品,在当今社会不可多得,真的很兴奋。因为自己曾经当过海军,大概50年,离开了海军以后依然对海军十分的关注,不仅是对海军的建设,对文学艺术创作也非常的关注。《沧海》从小说创作到电视剧的创作都是很关注的,很感兴趣,片子出来之后,那种欣喜的程度渴想而知,今天面对各位艺术家,面对他们的创作,我心里只有两个字“感谢”,对他们充满敬意,包括海润公司的老总,这部剧的编剧,导演,特别是伴随我们渡过这样幸福时光的非常精彩优秀的演员,是他们的表演使这部戏更加的富有神采。《沧海》是海军题材,是很难写的题材,同时又是海军艺术中心在海润公司的合作下,是这么多年来,我认为是新贡献的一部反映海军生活的篇幅最宏大,最具思想艺术质量,也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电视剧力作,在我国电视剧群雄并立的格局中吹出了一股刚劲的新风,我的总体感觉是这部戏历史厚重,立时当代,大国气象,阵容豪华,表演细腻,手法精炼,可以说在思想上,艺术上,表演上,制作上达到了新的高潮,是一部经典的作品值得一看再看,何政军和叶静的表演,很多的段落很精彩,有的是台词,一段戏很耐人寻味,值得回头品味,这部戏有很多地方很耐看。这部戏反映了小说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艺术风格,反映了作者文学虚构能力,源于生活和历史,又超越了生活和历史。反映了导演和演员的丰富经验,独特艺术追求和创作,反映了海军电影艺术中心,乃至海军各级领导对该片的希望和寄托,这部戏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瑕疵的地方,比如高头战,应该是五六十年代之交,八十年代高头战,多年过去了,我感觉时间上有问题,我想20年之后应该是团以上的,这样的戏不影响这部戏的艺术质量。我个人感觉海战的电脑合成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希望进一步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我对这部戏感受的第一个特点,文学底蕴丰富而深厚,翟晓光原著《红海洋》为电视剧提供了扎实的生活特色,故事和人物特点,别具意味的战争和科研工作的情景和场景,很多地方在看的时候都具有让人屏住呼吸的感觉,何老师扮演的马建城最好看,很多台词听起来超过我们在认识这个人物的时候,这部作品相当的精彩和痛快,这些方面的内容使电视剧气运充沛,浓郁饱满,如果我们仅仅从电视剧开始编起,我想厚实度绝对不会这样。第二个特点主题宏大深刻,特别是马建城人物身上体现出来,贯穿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辩证意识,应当与海军60年代的战斗历程和心路历程密切关联,海军自身的精力造成了海军从薄弱到有局面到今天有规模,与这些年的奋斗与呼唤分不开的。这里面有潜台词和剧作承载的内容很是丰富很多的,这是需要体会的,对中国近现代史比较了解的人,可能可以琢磨出来,这部戏的很多言外之意,或者是弦外音,我们怎样支援建军,科技强军,富国强军,我认为是写得比较充分的。
  第三,剧作的容量,剧情场场出人意料,这是我看戏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的,经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部48集观看的时候有一种波澜起伏的感觉,节奏又很快,又丝丝入扣,特别是很多时候编剧也好,导演也好,经常是枪头一亮是另外的风格,在很多地方有体现。这样的效果给电视剧增进了很多曲折波澜,使剧更加好看。第四,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剧作总是在把矛盾推向不可调和的状态,在紧张的冲突中突破,坚硬和强悍中体现人物的性格对比,尤勇也好,何政军也好,卢信全可能是那个时代的作者,他们三个性格中都有强悍的地方,但是这三个人物的不同之处,对比非常的鲜明,每个人心目中有欣赏的东西,我们很多时候把相同的人物写得很相同,只是小的地方,能感觉何政军表演的马建城和庐政委,王军他们之间感觉不到有什么相同,这就是这部剧精彩的地方。比如王山的形象,前面和后面性格差异是很大的,这个把握得很好,这一点上我看的时候和《亮剑》进行比较,亮剑的性格是一贯的,变化不大的,王山魁这个形象比《亮剑》里面的李云龙更丰富。马建城这样的人物存在可能是提高了这部戏的思想艺术,何老师您的表演很多时候是赚了我很多热泪的,他的命运,激情,对国家的忧患,固执,刚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不仅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更具现代,这点表现得非常好。王海的形象从少年玩劣的感觉,到处捣乱,最后成为海军建设的栋梁,这个发展的过程写得相当可信的,非常的成功,在这样的人物身上可以有寄托,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也使这个电视剧具有了重要价值。
  第五,情感描写细腻真挚,情感戏比较好,描写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物的心灵深处,既是个人的情感,同时又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攸关。第六,对话富裕艺术的力量和魅力,很讲究很有欣赏性,观赏该剧的时候,人物的对话经常感觉到不容错过,总想回头再把这个对话琢磨琢磨。对话的精彩不光是对塑造人物起到特别好的作用,对观众的思想情绪和思想境界是有提升的。最后演员的表演阵容强大,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豪华阵容,很难设想这个戏会这样精彩,演员的精彩表演为戏增色,每一个表演都是精彩成功,激情生动又准确自然。尤勇,杜志国,何老师等等这些人的表演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王强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哪怕是偶尔出镜的小演员,李强的女儿那个小孩戏虽然不多,在表演上很准确的,除了演员表演的精彩,导演下的工夫是相当深的,那种小地方,都能做到这样的准确很不容易。一句话,这部电视剧是反映了很多的历史,反映了海军的辉煌和气势,展示了海军的风采,对国人有提气,鼓劲,振奋的作用。我长期在部队文艺方面工作来说,对这部戏还是表示敬意,谢谢。
  主持人:感谢汪局长精彩的发言,看得非常细,概括得非常精准,把《沧海》的符号揭示得非常完整电视剧源于历史,超越历史,超越生活,一部电视剧呈现在荧屏上,众说纷纭,今天来了很多评论家和专家学者,知名的博主,下面请各位专家发言。首先邀请《解放军报》著名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老师。

《解放军报》文艺评论家陈先义
  陈先义:很感激海润又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军事题材优秀作品,大概几年前在旁边的房子里面讨论海润的作品《亮剑》今天在这里讨论《沧海》。应该说《沧海》播出以后,在部队和观众中引起的反响是非常强烈的,概括起来有几方面,第一次把恢宏的海战场面搬上电视荧屏,第一次把我军最现代化的装备搬上了银屏,过去部队装备非常保密的,也不敢把那么优秀,现代化的装备展示出来,这次很多新装备都展示出来了。展示的是以海军建设发展为主线,海上拼刺刀等故事,马建城等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涵盖了人民军队60年的发展史,这部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主要从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来看。
  《沧海》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表现了一代中国人的海军梦,作品开始是悲怆的,金门登陆战,应该是海军人民军队历史上一次痛苦的回忆,据一些老同志讲,共和国初建的时候,给各野战军发了全国解放纪念章,唯独华东野战军没有得到,原因是任务没有完成,按照防区的划分,解放台湾和金麻是华东野战军完成的,对华野来说是痛苦的回忆,对人民军队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次失败的战利。作品以这个事件开头非常有意义,是党中央痛下决心建设自己的海军,要有强大的海军,不是对我们这一代人,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百年梦幻,甲午战争对整个民族是一个阴影,今天我们的实力增强了,军队发展了,万里海疆及时这样宽阔的大海,我们所有懂得大海的同志都知道,我们要出海的路,走向太平洋的路是非常狭窄的。正面从东海出海的路是非常窄的,有日本和西方的势力封锁,我们去太平洋作战不得不绕道南海,对海军同志来说只有四个舰行使。现在我们虽然到大洋去了,但是不能说我们冲出第二道线。
  《沧海》是应时而做,是给人民长气,给人民提气,唤起了人民大众的海军梦。是中国海军进入前航母时代的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现在提起航母,不但是中国人关注,世界说对中国的航母都是非常关注的,议论的热点,是关注的焦点,不管西方世界怎么攻击和诽谤我们,中国海军义无反顾的走向大洋,走向大海军的时代脚步不会停止,中国近百年之痛告诉我们,没有海军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林只能是口号,从很小的吨位发展到现在有各种舰艇,有驱逐舰多种舰艇组合的部队,我们的步伐是比较大的。我们必须看到海军的发展,距离我们作为大国的地位,作为十几亿人口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我们海军提出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今年两次阅兵,一次是青岛阅兵,一个是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国庆大阅兵,应该说是让全世界震撼,让全国人民感觉震撼,我们同时要看到,两次阅兵中我们感到某一些不足,这个不足就是在青岛海洋阅兵的时候,一个浩浩荡荡的各国军舰队伍中缺少我们大型军舰,我们虽然有核潜艇但是我们没有航母,我们还缺少自己真正的给我们提气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感觉缺乏的东西,不足的东西。我们缺少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航母,尽管西方媒体对我们有称赞之声,中国的有识之士通过两次阅兵难以掩饰对航母的呼唤,难以掩饰对走向大海军的心情。人民海军刚刚组建一年的时候,新到任的海军司令肖敬光曾经到这里视察刘公岛,当时没有军舰,肖敬光就向渔民借船,渔民一句话让肖敬光记忆终生,渔民说海军司令还向我借船,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肖敬光坐渔船视察刘公岛,应该说肖敬光的心情是非常不平静的,与那个时代相比,今天海军有了大型的舰艇,核潜艇,我们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必须奋起直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这正是《沧海》给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的提醒和思考,所以说《沧海》是一部大气魄,大情怀的表现了海军大时代的一组精致之作,用中国史诗来评价是切题的。
  这是一部表现海军题材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作品,作品塑造人物,表现海战等方面的成就,对军旅作品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从2004年以来军旅艺术在全国电视剧发展中不断的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历史的天空,2005年亮剑,2006年暗算,2007年士兵突击,人们称为士兵突击热,2008年延续了士兵突击热,2009年应该说是我的兄弟,人间沧桑,董存瑞,是否叫2009年沧海年还很难说,年终还有很多剧要参加评比,现在沧海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说到沧海人们习惯于亮剑做比较,认为《沧海》是海军版的亮剑,王山魁是翻版的李云龙,《沧海》和亮剑都是海润的作品,主人公何政军和李幼斌都参加了演出,有相似之处,两部戏的演员都有雷同的地方,主人公都有讲粗话的习惯,但是仔细看完两部剧有很大的不同,《沧海》要显得厚重得多,是围绕国家海军的发展史展开叙述的,亮剑是人物传奇剧,有起伏迭代的故事,《沧海》像一部史诗。体现了海军的发展过程,发展史,更加突出了写实的风格。从人物塑造看,剧中的王山魁与李云龙有本质的不同,随着剧情的发展身上的草包气质渐渐消退,在四周瞧不起的气氛中超越自我,创造了海上拼刺刀的奇迹,这次海战是中国海军史上重要的战役,毛主席曾经比喻为蚂蚁啃骨头的胜利,王山魁性格的可贵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而从中看到缺陷,海上作战仅仅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够的,要有先进的装备,不要以为绿军装换了蓝军装就是海军了,需要换思想,对马建城的议论听了让人感觉非常沉重。因为海军建设不能永远像王山魁那样凭着小舢板,小艇能够面对庞大的现代化的重舰,这应该是偶然的,敌人的误判取得的胜利。
  王山魁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用毕生的心血为海军的发展努力,在王山魁这样经过战火考验的老英雄面前收到了挑战,用拼刺刀的精神,到科技致胜的新时期我军发展变化的重要缩影,也是今天海军发展的缩影,王山魁代表的是我军人员数量向质量效能转变的代表,导演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宏达的历史题材,思想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英雄的成长史诗,民族的海上梦想,作者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与亮剑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同样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意义。《沧海》不仅是王山魁等人物栩栩如生,也代表我军军事实力的部分舰艇屏幕上亮相,是海军首长思想理念的重大变化,据海军的同志说这是海军有什么新东西就往外拿,不要怕保密,过去我们有一点先进的装备都是掩掩藏藏,甚至外国机构了如指掌我们还视为机密,这次把159、169作为实景拍摄基地,不仅是对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示,也是对人民的巨大鼓舞,展示实力同样是展示自信心。在169见舰的官兵几乎全部出现在作品中,这样的安排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艺术手段对真实的力量加以展示,是又一种形式上的阅兵,不仅让人民增强信心,鼓舞士气,也让我们看到差距奋起直追,《沧海》成为热点更多的有是一大批军事发烧友掀起来的,剧中的许多观点在播出过程中都成为热点,比如剧中马建城的一句话,中国海军兵败太平洋的日子不远了,在学术刊物上,内部学术会议上曾经不止一次的成为提出和批判的观点,这是艺术的语言说出来,认为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是一个清醒剂,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差距。表现了中国海军在世界变革中的危机意识,作品的结尾说明了探索发展的状态,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应当为国家挑起更大的责任,我认为会在全社会掀起关注海军发展的新的热潮。如果有不足之处,我提出一点,覆盖的跨度比较长,牵扯的人物比较多,像马建成还是比较充分的,王山魁前后不太一致,演员性格表现不是太充分,性格上的不一致使人物整体塑造产生了某种怀疑,人物性格不是很完整,王局长讲马建城这个人物为什么群众喜欢,就是展现的家国情怀,对祖国,民族命运的关心和关注。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老师精彩全面的发言,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黄平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黄平发言
  黄平:很荣幸也很高兴作为观众来参加座谈,刚才各位的发言把我的剧的认识提高了一些,就说三个个人的观察,我熟悉剧是先看了小说,当时我是一气看完的,长篇小说一气看完,平时的工作生活也比较忙,当时看下来有几个振动。这样写部队的作品已经很多年没有了,第二人物的刻划,个性,科学家也好,战士也好,这样大气的作品很少。第三,对话也好,人物的姿态不但是有血有肉,不但大气还幽默。第四,我们的作家是部队很年轻的女作家,写军人情,当时对小说非常的震撼。后来听说开始筹备拍电视剧,读小说的人说好小说变成电视剧很难,就搞电视剧不一样,大家会和小说对,水浒,三国都是一样的,小说已经给读者很好的印象,再做成电视剧,读者很容易对照演员是否像小说里面的角色,很容易用小说的标准,小说的文字理解电视。看是电视剧以后,人物的刻划,情节的展开,又回到第二点,剧本身,包括阵容和演员,包括导演和剧的布局,很难得的好作品,现在演了一半,慢慢还会有很多人注意到这个作品,包括里面的细节,情节,人物。
  第三,这十天当中我收到了很多人的评价,上周去参观了数学研究所,搞两弹一星,有60年的展览,所谓的60年是为了配合建国60年,把第一代科学家在军队,国防科工委,他们在什么条件下搞出两弹一星,正好这个期间演《沧海》。我当时的感觉真是很激动,像刚才导演说的,直到现在这个状态还存在,我自己是90年代中期开始做科学家的研究,在此之前对他们有所闻,后来传播很广的故事,杨振宁在北京问邓稼先,是自己搞的吗,完全是自己的吗,因为以前是高度保密,邓稼先不敢说,直到上海告别晚宴的时候,周总理告诉邓稼先说可以告诉,邓稼先才说完全是自己搞的,杨就跑到卫生间大哭。
  我曾经碰到一些两岸的人,64年宣布发射成功,他们躲在屋里哭,甲午海战起感觉到耻辱,特别是马建城这个形象,想到邓稼先他们这些人,我们参观的时候说到最高的领导亲自负责是周总理,我们看到小平同志一段讲话,我们要是没有两弹一星的话,我国到现在还会被别人继续欺负,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没有的,江泽民的一句话,当年那么艰苦条件下,毛主席周总理领导我们搞两弹一星,不然中国不会有这样的地位。这个剧一方面是讲海军60年从无到有,等于说是悲壮的,所有的中国人是这样的开拓,走到今天把60年的故事展现出来,人物精神的体现,现在还有很多在偏远的地方搞科研,历史的原因很多研究所在山里。科学家的精神,他们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把这种精神提出来,正好借这个时机回顾60年的历程,听起来是官话,我感觉中央四中全会四个历史的转变,说得很好,第一个就是把我们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变成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独立自主必须有现代的军队和科技武装的国防,我们的安全和平包括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个转变,也是这个时期,前面的30年实现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是改革,第四是开放。其中还有很多新的矛盾,挑战和困难,我们的海军和整个军队其他行业一样怎样克服,小说发表以后很多次谈起,军队的历史,那些年电视作品越来越多,得到的反响越来越好,说长了从8月1日起,49年10月1日起怎么走到今天社会上不知道的,我们这些人以前非常的无知,通过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展现出来,对今后的路怎么走,意义甚至超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作品给我们提供娱乐,提供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作品更深的是给我们一个震撼,生活在今天是来之不易,中国走到今天真的是来之不易,甲午战争也好,1919年的时候,抗战胜利的时候,任人宰割,受人欺负,割地,赔款,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的发展,中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真的很难得,除了我们抓经济建设,抓科技教育,农业生产,很重要的就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由于这样一支好的军队,确保和平建设。谢谢。
  北京青年周刊主编余韶文
  余韶文:从哪个角度说呢,从题材讲很多人会谈到《亮剑》,《沧海》这个戏很早就知道要拍,播出之前有一个很大的担心,这是一个非常难拍的题材,跟《亮剑》有相近之处,很多人会说是《亮剑》的续集和海军版,续集从古至今很难有成功的先例,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传统的国家,有什么样的现实有什么样的传统,我们的海军传统很短,建立在很短的传统上建立文艺创作很难,陆军可以到三国时期,海军时间很短。美国是海军很超前的国家,既使是从建国开始,就是以海权立国,到上世纪中叶才产生了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写海军生活的很了不起的作品,我一开始就很担心,《沧海》这样的戏能不能写好,能不能拍好,从现在看播出的现实,起码这是一个可以及格的一个长戏,这部戏场面很大,线索很多,线索比《亮剑》还要复杂,而且人物的命运,涉及到方面比较多,《亮剑》还是从一个点切入的,这个有宏观的场面,难度上比《亮剑》难度要大,但是把难度很大的作品拍成这样,比如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手腕,难度很高的动作做的及时不如简单动作好也很难得分,从题材讲比《亮剑》更难,拍成现在这样非常的难得,说奇迹有点过了,拍成这样是比较难得的。
  第二,刚才一进来听很多同志说,马建城的角色最优秀,李幼斌在《亮剑》里扮演的李云龙是有可比的,是最讨巧最被观众喜欢的角色,马建城在这里面更突出是因为海军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军事发展中,知识分子发挥的作用以前表现得很少,如果说《亮剑》体现的是一中尚武的精神,鼓励人们狭路相逢敢于亮剑,这部戏是尚文的精神,打仗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勇相逢智者胜。在座有很多海军专家,我是外行,据我看到的一些史料,我们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海军的硬件设施是优于日本的,并不比日本差,要说现在的海军大国,我们和美国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差距比甲午战争大得多,甲午战争的时候,我们相当于现在拥有和美国一样的海军实力,为什么打不过美国,我认为不是军舰,是当时人的意识,既使是当时有一些第一批归国的留学生,但是那个年代,拖着大辫子的战士还不能达到适应现代化海战的要求,我认为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走向共和里面有一定的展示,知识分子体现了海军人的意识上,追逐世界潮流的。他身上有很多知识分子的精神,刚才首长讲了,杨振宁回来,邓稼先跟他是同学,但是两个人做事的方式完全不一样,邓稼先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回到祖国,杨振宁是国家困难的时候留在美国,现在国家繁荣回来寻找自己的位置。可是邓稼先回国以后住得条件很差,生活很简单,反倒是因为1972年杨振宁回国要看望他,国家专门给邓稼先分了四室一厅的房子,为了让杨振宁看着不太寒酸,到现在邓稼先的遗属还住在那个房间,这是网上的消息,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像马建城一样,回到自己的国家建设国家,他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并没有对这个国家要求什么,这是确实有的,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也正是因为这种传统,建立在这个传统基础上很多的人格魅力,才使马建城这样的人物得到观众的喜爱,这里面也有很多有人情味的一面,为了让小孩不当炊事员,居然一改自己多年的不肯当官的诺言,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优点,不是一味的死板,马建成人物的塑造很成功。
  我看过李云龙演的一个贪污腐败的市长后来自杀了,好演员的素质就是具备复杂,演员塑造了很多好的形象,但是都不如何政军塑造的形象,观众看不出好坏和看不透的气质,演一个腐败的市长也能相信,尤勇在里面演的就太简单化了,非得让自己孩子去锻炼,这个没有错,包括主席和林彪都把孩子送到基层去锻炼,但不一定是非得去当炊事员,可能是要到前线,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沧海》里面的细节,王山魁要锻炼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相信那个年代的军事首长有这样的觉悟,但是一味的说只能当炊事员也是简单化的东西。限于时间不一一举例,在所有的人物塑造,何政军的人物塑造是最复杂的,包括感情戏,为爱情的追求,特质,有很多的细节,是充分体现了演员的复杂,这一点是特别值得肯定的。就简单对比这样几点。
  李星文:刚才几位老师说得很很全面,很有启发。我基本上是跟着电视播出的节奏看这个戏,有时间的话就看电视,没有时间在网上找时间补上,我的观感和一般的观众比较相似,有两种美学的角度,从创作美学的角度谈看法,代表观众接受美学的角度谈感受。
  基本上是两种电视纪录片,以潜伏为代表的谍战剧,《沧海》不能说是标准的战争戏,也代表了战争的元素,20集看下来,对于《沧海》有两个观感。《沧海》最大的特点揭秘性的,《沧海》展示了中国海军60年发展历程,海军很多事情涉及到保密,作为普通观众来说了解得并不多,我能感觉到《沧海》拍摄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些可能跟保密性,有一些能说,有一些不能说,分寸的掌握有关系。尽管可能遇到这些困难,从现在展示出来的内容和元素来说,已经是相当的揭秘性的片子。一上来所谓的金马岛之战,上点岁数的逗人听过炮金门,几十年前的时候,海军万炮齐轰,把国民党打得不敢出来,作为不了解历史的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是炮击金门,而不是一鼓作气把金门岛拿下来,为什么浪费炮弹。看了《沧海》以后,这个问题就能得到答案,当初南线大追击的解放军准备一鼓作气把太放解放,用渔船解放海南岛一样的拿下来,一上了渔船先头部队上去以后渔船被打沉了以后,几千人损失惨重,遭遇了大败仗。这段惨痛的历史,在以往的军史和文艺作品表现中几乎没有涉及,很少可以看见的,尤其是作为普通的观众了解不到这样的事情。《沧海》一上来就是比较悲怆的,能把这个事情揭出来,让大家对这段历史,对炮击金门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金马岛之战以后,海上拼刺刀,小艇打大艇,长波台,对普通观众来说都不容易接触,不容易掌握来龙去脉的,通过《沧海》可以展示得很清楚。从已经看到的20集来说,这几个处是印象比较深的,后20集还有平常不为人知的东西能够得到展示。
  对马建城的人物形象是非常光彩的,印象最深的是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哽介和卷狂”气息,比如他说的台词,我没有犯什么错误为什么当官,这种是给人物增彩的。海军首长来嘉奖他,在厨房里面研究窝头怎么蒸,研究出蒸窝头的技巧比研究出长波台还兴奋,这些都有逆向思维,看上去非常的新鲜,给人的印象非常深。桑还的演员阵容是非常强大的,一般来说一部电视剧里面能聚集李幼斌,尤勇这样级别的演员是比较正常的配置,这个戏里面聚集了四个,杜志国和何政军,可以看到似曾见到的影子,但是何政军扮演的角色是相当独特的。
  《沧海》像一般电视剧一样,有很多的感情戏,我个人觉得《沧海》更大的看点是对事史的挖掘,实点拍摄的当代大家很少可以看到的军舰,舰艇,好的军旅戏都是硬度取胜的,婆婆妈妈的感情戏只是作为辅助的存在。20集看下来,可以归纳几点,前十集海战的情节比较激烈,后十集主要看是人物,主要是何政军扮演的马建城,后十集里还会有其他的观看,就先说这么多,以后再用其他方式交流,谢谢。


曾子航:《沧海》播出以后对马建城的塑造有很多的感触,海军版的《亮剑》,海军版的李云龙,我从另外的角度谈一下,刚才有的老师谈到了。这个剧宣传的时候定位是新中国海军60年历程的展现,我本人比较喜欢历史,我看的时候感觉是展现了中国人的海军梦,强国梦,从这个角度来宣传的话,《沧海》的收视率是否可以更上一层楼。第一集的时候很震撼,解放军南下要解放台湾,因为金门岛没有海船功亏一篑,海峡两岸阻隔长达6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打仗每次输给外国人,全部是在海战上失利的。小时候看林则徐,虎门消烟以后,林则徐意识到英军会来进犯,操练海师,但是引起皇帝的猜测,后来广东水师被打得落花流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就是我们的水师很弱,清政府没有引起重视,1860年英法联军一两人冒犯我们的塘沽,又失守了,咸丰皇帝北逃承德,圆明园被烧,台湾历史学家高阳写的词曲前传,为什么大清会败被英裔,恭亲王说我们的海防不行,海防不行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永远没有办法上去,曾国藩有一段办长江水师,苦于经费不足,派了很多人到国外学习,就是要发展我们的海军。后来这个愿望被弟子李鸿章实现了,建立了北洋水师,结果也不堪一击,03年有一部电视剧非常的轰动,走向共和,为什么受欢迎,前20集讲了甲午战争怎么败给日本的,日本明智天皇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省钱到德国买最好的军舰,北洋水师是定制的,慈禧非要盖园子做60大寿,如果这艘军舰没有被日本买走我们甲午战争未必会失败,从德国买的海军军舰都是报废的,要么就是劣质的,不知道是否我们当时钱方面有营私舞弊的行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了,甲午战争失利就是没有海军。金门海战也是没有海军,我们对台的口号是解放台湾,只是梦想没有实现还是在海军。这个时候推出《沧海》有很重大的意义,不仅是展现新中国60年海军的历程,是代表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中国的海防没有上去,海军没有建设起来,鸦片战争广东水师被打败,甲午战争李鸿章领导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人民解放军没有海军收复台湾程度永远的痛,以至于海峡两岸阻隔。海军不仅是新中国的梦想,甚至代表了百多年来中国的屈辱史,网上一直长叹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航母,《沧海》电视剧真的是中国民族的强心剂,不仅是军旅题材,不仅是给喜好海军的人看的,电视剧已经播了十几集,接下来如果宣传中可以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百年的屈辱史,海防没有上去,海军梦一直没有实现,如果在这方面浓墨重彩,再跟马建城的忧国梦结合一起,一定能在新中国的电视剧史上树上浓重一笔。
  主持人:子航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对比谈了《沧海》当下的意义,下面请已经在王上写了四篇沧海评论的著名的影评人,在网络上影响非常大的军事研究专家,时政研究专家司马平邦讲讲。
  司马平邦:我就是从发烧友的角度,比较喜欢军事,听说海润有这部剧,感觉剧总是有好有坏,有精彩就有遗憾的地方,总体来说看本剧的感觉是很激动。我们对中国海军,中国海防的了解太少了,通过网络的风言风语,通过各种各样的传说,都不能全部了解到。沧海至少告诉我们中国海军现在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这个意义切实很大,我跟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很多朋友提到,网上有很多军事迷,他们对电视剧的关注和专家不一样,他们主要关注《沧海》的军事价值。很多人了解了细节,包括海战,是被传说中的,包括海军中的各种各样的英雄,在电视中得到了体现,包括海军的建制,到海军的军服,各种舰艇,从开始的小艇到大驱逐舰,到核潜艇都是很发烧的,在沧海里面可以看到的,我们从军事的角度很喜欢“八流海战”,如果大银幕呈现的话将更加精彩。现在的呈现虽然下了很大心血,但是是电视剧的,如果说到遗憾,用电影更能表现海英的悲壮,长波台的建立,此前对长波台对核潜艇的作用是很模糊的,从这个电影了解到长波台,《沧海》首先对很多军事内容,中国的军事迷非常多,网络上的军事论坛是非常热的,再早可能是海魂时代,几十年前了。这次代表广大的军事迷感谢海润公司,让我们知道海军是怎样的,这是很朴素的来自军事迷的设想。
  《沧海》还有一点,对战术战略的解读,抛开文艺化的人物对中国海军这么多年战术战略的解读意义是足够的,有史时的价值,和平时期,忧患时期,到现在中国海军的战略走向,这是很多人关心的,尤其现在索马里又出事了,《沧海》对战术战略的表现是准确的,也是合乎普通老百姓,普通军事迷的心声的。刚才说的航母,我是带着很大的遗憾,看不到我国的航母,04年在上海,也有军事发烧友,说江南造船厂造航母,航母是很秘密的,想方设法的到上海看,有专业的军事迷说航母有多大的船坞,在《沧海》里面看到中国确实是没有航母,《沧海》是对中国航母的一种呼唤,包括423的大阅兵,十一阅兵以后,很多军事论坛最典型的一个声音就是中国没有航母,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事的强盛,但是心存遗憾,《沧海》真实的用一种影像,用声音和故事诠释了辉煌和遗憾,这也是《沧海》得到欢迎的一个原因,合乎了关心中国海军,想看军事这些人的心情。还是子航说的问题,什么是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沧海有潜台词,清朝后一百年中国也是很强大,GDP也是很高的,慈禧太后办60大寿的时候中国不是没有钱,拿出430多万银两修颐和园,直接造成了国家国库亏空,在《沧海》里面直接或者间接的表现了一些,不仅是文人的忧患,是比较直接的现实,很多人看片子的时候,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使命的人会看到不同的意义出来。我就感觉看片子的时候有的时候是乐的,有的时候很高兴,有的时候感觉很悲凉,中国到现在呼唤中国要强大,中国要抬起头,什么代表强大,繁荣是不是强大,在沧海里面给了一些很准确,或者是很有内容的答案。这是我看沧海的一个感受。
  马建城最精彩的一句话中国海军兵败太平洋的日子不远了,这是一个逆向的话,8月1日我在凤凰卫视做节目的时候,所有的嘉宾结束语的时候我特意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对中国不了解,对中国的军事历史和中国的概况不了解,或者是很悲或者是很乐观的,在马建城身上体现了很清醒的,他不是知识分子,是一个充满着大战略思想的智者,提出这种思想的中国海军兵败太平洋的日子不远了,这是反话。刚才听了专家的介绍,第一岛都出不去,现在每一件事,经常发生在中国各海域,周边海域或者更远海域的和中国有关的事,很多事情是不顺心的,这些人这个时候有必要看一下沧海,体验一下这个心情,现实中的不愉快能够在沧海这部剧里面,主题人物身上得到答案。王山魁这个形象是高处不胜寒,从草莽英雄,李云龙式的英雄,到海军的将军,每天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各种各样的压力,反映了海军的现状,这是现实的,我们说是很敢写的,很有价值的,沧海不是战争时代的故事,战争时代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平时期的军队没有那么大的矛盾,我认为沧海有一点非常值得肯定的,分析了中国海军并没有打太多战争的军队,和平建军的军队,在和平时代,每一个阶段面临的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战争与和平的矛盾,进步与退步的矛盾,新与旧的矛盾,去年和前年也有海军题材的,但是更注重情感和英雄主义的抒发,这个剧还是比较理智的,把每个阶段的矛盾划得很细,金马岛的矛盾到八六海战的矛盾,每个时段在各层次上矛盾解释很好,和平时期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是一个界限,如何更细腻,电视剧电影没有矛盾是不成立的,是不精彩的。
  昨天晚上有每个美国的朋友,是华人,很早介绍他看《沧海》,他在新浪上看到了,他说最喜欢的人物是马建城,问他为什么喜欢马建城,但是给出的答案和我们不一样,说他之所以精彩是有血性的人物,说《沧海》是文戏还是怎样的,他是海外华人,在美国呆了30多年,虽然身在海外和马建城有相同的想法,中国的知识分子马建城这样的血性人物少,让他感觉中国的血性知识分子还有,他还马上差了一些书,两弹一星的元勋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准确的诠释了这些人。用我朋友的概括,马建城诠释了有血性的知识分子,怎样把知识分子写活,坐在象牙塔里面的人物写活。曾经看过很多科学家传记,搞农业的农民,真正成大气大才的还是有血性的知识分子,他对知识分子的概括比较准确,我觉得在这部戏里面有很多特殊的东西,可能需要两种价值判断,一种是军事的角度,另外是从文艺作品本身。这两方面《沧海》是很优秀的,这部电视剧让我过目不忘,在此表示感谢海润拍摄出这样精彩的剧出来。
  主持人:司马准确的诠释了一千个军事迷眼中的《沧海》,是《沧海》的张力比较多样化,多元化,下面有请韩浩发言。
  韩浩月:谈一下《沧海》播出带来的社会意义,《沧海》播出了将近20集,是填补近些年海军系的空白,之前在网络上搜索过,建国60年代,真正有影响的以海军题材为主的电视剧不超过6部,《沧海》是近来20年唯一宏大的场面有深刻思想内容的电视剧,对提高全民对海军的关注有相当大的价值。我想到全民对海军的关注是上世纪80年代唱军港职业,90年代后海军突然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可能是处于保密的原因,逐渐的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大家说要了解军队,军队出于人民,人民很长时间是不了解海军的。
  沧海的播出几大看点,一是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有一个坚定性,第二大看点,海军的两场海战的战争场面,第三是演员的角色塑造,拍摄的时候应该是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海战不像陆战,巷战具有激烈的对抗,有演员的表演空间,海战在海上场地非常宽阔,想通过一个电视画面表现得很精彩的话有相当大的难度,我赞成司马的观点,有机会拍摄成很好的电影,把战争的细节更好的体现出来。《沧海》和前端时热播的《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潜伏》都是优秀剧部,随着播出观众的观看会更加关注,希望收视率有好的收获。
  主持人:下面请杨劲松发言。

杨劲松:前一段时候刚去了浮山,回来就把《沧海》全部看完,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影评同仁都对这部戏的前半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补充一下总的来说这部戏是我看的军事题材不是特别多,只看了《士兵突击》的全部,还有《士兵突击》之后的作品零星了看了一些片段,有的实在看不下去,《沧海》是23日以后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把48集的碟片全部看完,看了以后感觉是这几年看到的特别少有的一部特别纯洁,特别大气的剧作,反映的历史也好,现实的关照也好,包容度特别强,特别大的一部电视剧的精品。因为战争戏容易和《亮剑》做对比,刚才于老师说了陆军的历史悠久,陆军人物的个性,体现角色的个性,归根到底,包括历史天空,草莽英雄,《沧海》当中总结一个关键词就是纯洁,可以概括前20多集,也可以说是更能概括《沧海》的后20多集,现在中央台还没有播出的后半部整体的气氛。从王山魁李山魁,这两个角色是一个人物,是从陆军里面的精英出来,但是有一个历史,或者是时代赋予他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状态,使命状态的转型,在这个转型当中,我们看到王山魁可能还是《亮剑》式的陆军英雄的性格特点,语言特点,行为特点,但是说纯洁就在于对军队,对祖国,对党领导下的军队的一种使命感的,在王山魁的身上传承到他的儿子王海军的身上,刚才说了很多赞美之词给了马建城,随着海军成长和建设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知识分子,这部戏是围绕四个家庭的两代人展开的《沧海》大情怀大格局的精品结构,除了马建城和他的女儿之外,王山魁,李山魁,两代人四个家庭中完成了共和国海军建军发展的历史,甚至是建国60周年的社会发展历史,这样一个宏观的描述。这部的戏纯洁在于后半部的影响特别大,我是70后,这部戏比较好的,也是在今年建国60周年,我看到的60周年如果是一部献礼剧的话,我认为也是拍得角度做得最好的,这个当中选取了6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当中最辉煌的几个阶段。
  印象最深得是海上拼刺刀的海战,第二段是两弹一星同时代的长波台的建设,紧接着挑过去,通过王山魁的台词,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有很多事是不痛快的,我很想到海上打一仗就把文革跳过来,后来恢复高考,看到了80年代很多文艺作品当中体现出来的高干子弟从商,高干子弟军队系统,社会经济文化大的转型时期,是通过庐向东的角色,把这段历史非常生动,角度非常特别的体现出来,把海军的建设和共产党的成长交织在一起的,既写部队也写到了和部队平行发展的共和国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后20集又是一个非常有可看性非常强的,比较纯洁的青春偶像剧,是军校部队题材的,和士兵突起迥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王海军,马郁,鲁向东,李强,四个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职业特点,或者是他们的社会的阶层的特点,在这个当中四个人之间的青春成长,他们事业的发展构成了后20集当中非常可看的一个看点,这个当中我说纯洁,也始终贯穿这个后20集当中。鲁向东这样的高干子弟从离开部队从商,从一个简单的陆路交通的货运发展到有一定的理想,有点海军知识,或者有点海军人脉背景的人才能做好海运,船运的大买卖,鲁向东在从商成功的背景上也有一定的自己的专业知识,他的社会背景。我们说这部戏,是围绕海军建设,折射了60年来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转型阶段的,我们熟悉走过来的生活,刚才说看这部戏,导演不在了,就要说几句赞扬导演的话,他很多处理都是做得非常的有匠心,非常不错,对导演印象最深的是海战的戏,海上拼刺刀的戏,电视可能呈现比较粗糙,我不是军事迷,对历史也不是很喜欢看的人,这几集看得我非常着迷,连续看到晚上4点,一口气全部的看下来,那场感染力,有限条件下做的特级,呈现出战役,对普通观众知识的普及性还是做的特别生动。电视剧并不是军事论文,或者是军事报告,必须要有艺术形象,必须有通俗易懂的,对于更多观众的认知度,认为那场戏处理得还是不错的,包括演员台词的呈现。庐政委的角色我比较欣赏的是把毛泽东的画像作为庐政委家的客厅的主场景,几段,庐政委是在毛泽东画像面前下跪的,还有一些对白。
  特别是他的儿子从商,也是反映了那个特定的社会时代,历史时代,庐信全这样的军人,第一代毛泽东思想建设引导成长起来的老一代军事革命家对社会转型,对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的问题当中的一些思考,还有一些军事方面的寄托,通过主席的画像在他家的设计,把人物的性格,还有他的精神的东西体现得特别形象。这场戏的印象是比较深的,沧海特别注重家国情怀四个小家两代人成长的东西,还注意到写实,写意,这两方面的结合,印象当中这部戏里面写爱情的没有,王山魁那一代人的爱情和婚姻,还有王海军,鲁向东,马郁三个人的三角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很纯洁,特别像70年代末,80年代初,70年代人的那种纯洁,把这个气质写出来了。
  特别是码头上马郁和李强的农村媳妇千辛万苦到码头上找王海军和李强的时候,校长鸣笛一分钟,拍得非常的有感染力。李强小的时候,第一场戏送绿豆,几个动情点,导演都把握得非常到位,让48集,或者是40集的关系写实和写意,节奏感掌握得特别好,因为40集的大戏,还承载了一般观众所可能会第一次听到的一些海军的常识性的东西的解读的话,很容易拍得比较枯燥,人物的命运又很容易比较落俗,今年的电视剧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很多特务,觉得建国所有的电视剧都是因为抓特务而成功的,很多间谍剧,还有60年走过来,家庭,人物命运的一些东西处理得比较落俗。我看完《沧海》整体的感觉就是纯洁的气质,还有精神的高贵和纯洁,这是我的最深印象,军事题材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觉得满嘴粗话,有一些东西,人物的个性,命运特别的怎么样,或者是婚姻,或者是道德基础之外,大众道德的一些底线的东西,是电视剧情感的戏剧化的比较张力的地方,但是沧海对两代人的感情的描写,就是纯洁,在座的媒体和记者对后20集的宣传,能够把可看性比较强的,部队的青春,偏向偶像剧的东西呈现出来。
  当然还有不足,就是时代的跨度比较大,很多人物的造型各方面,永远是显得比较年轻,年龄感的差距拉得不是特别大。马建城他女儿摘白头发,最后都是比较少的白发。庐政委把李山魁没有死的事实压着没有说,中午吃饭的时候也说,总觉得可信度不是特别大,在这个方面一般的观众看这个戏的时候,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为什么压着不说,那个时候对庐政委的角色的观众的诉求各方面这是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东西。这个扣放在最后揭开,有一个更为悲剧性的推动,或者是高潮的部分,最后这个高潮也没有完全给顶起来,这是一个特别可惜的。以前在这个酒店参加海润公司对《海岩》电视剧的研讨,那个时候以为海润是海岩入股的,现在加《沧海》,我认为海润和海军结合在一起的,海岩让海润培养了很多新的明星,或者是优秀的演员,像尤勇,在《沧海》里面看到海润的电视剧又让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像何老师这样的艺术家,还有扮演王海军的叶静这样的新人,后20集演的,叶静鲁向东和李强都会成为电视剧抢手的新人,向海润表示祝贺,培养出很多新的演员和明星,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江小鱼发言。


江小鱼:刚才首长专家和好朋友把我该说的话说完了,我都表示同意。我自己看完片子最大的感觉片子的命运感,大到呈现出了我国海上防务力量的成长,小到拍片子人物的命运感,四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就暗含了中国海军的成长史。中国海军从陆军转到海军,会游泳的人就会当海军,海军很幼小薄弱的士兵,刚开始是李幼斌,开始是比较幼稚单薄,后来通过何政军演的马建成这样非常专业的,最后成为了正规军,最后成为了强大的正规军。杜老师是政委,都志在保卫伟大的祖国,四个演员的名字已经把内容呈现出来了。海润公司注定要拍一部和海有关,不仅是和海岩有关的电影。
  海军梦某种意义来说是中国的现代梦,洋务运动开始,海军的发展就是对中国这么多年不管是屈辱荣光,还是沧海桑田的发展,所呈现的东西特别的有意思。很多老师说到海军题材在影像里面出现得特别少,小的时候看过好事多磨,郭凯敏演的,潜水艇的一个片子。文革里面最重要的战役和海军有关,浩然,西沙儿女就是写得最早的跟国外产生海上边界冲突的,那个时候总搞不懂。
  刚才说到北洋水师,旧中国海军梦,刚才很多老师把《沧海》比喻成海军版的《亮剑》这跟公司和演员有关系,我觉得更像海军版的激情燃烧岁月,从海军的诞生到现在的历史,像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里面呈现的可解读的东西特别多,这个片子老少皆宜,这个电视剧特别适合各阶层的人看,对老一代的爱情,我们家是跟空军有关,是造战斗机的,对中国国防力量的成长会有共鸣,女孩可以在里面看到爱情,军事专家可以看到军备各方面,我们喜欢历史的可以在里面看到特别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是一个史诗性的,海上防务力量发展,呈现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和国家的成长史。李云龙是早期的革命军人,非常单纯的性格,《沧海》是他们个人的命运不仅是和国家的命运,和现代化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最后成为现代化国防力量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他个人的性格各方面都在整个的故事发展和整个的海军的发展中间得到了一种升华,也得到了一些非常大的改变和成长,也是一个非常有成长性的片子。在这种宏大叙事的国家题材中间呈现的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在军队题材里面看到军人题材的新的亮点,在以往的主旋律的军队的题材里面,很少看到马建成这样的知识分子,作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军队的知识分子,我们看到在地方戏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知识分子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这是第一次非常完整的呈现军队中的知识分子,个人的情怀和国家之间的既有矛盾又有冲突,最后顺服在国家更高的战略状态。以前的暗算里面女科学家身上有一点,陈述演的黄依依有一点东西,只是有一定的可能性,何老师塑造的马建城身上,呈现出的东西,我们都是地方上的,部队,军人就是打仗的,尤其是这么多年以来塑造的角色,大家感觉只是一个体力活,是一个勇气,现代化的部队需要的是智商和情商,这是要起关键作用的。
  以前的片子更多强调的是士兵,第一新的战士和官兵的状态,这个片子里面突出了整个部队,军队的核心灵魂,还是跟现代化的知识结构是与时俱进的。特别同意刚才黄老师说的片子的气韵非常的充沛,宏大饱满,人物的塑造,对话和故事结构,影像和年代感,在一些道具和服装,装备有不精准的地方,大的感觉还是非常完整的东西。填补了内地影像空白,辽阔的海疆的影像特别让我激动,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回首民族梦想,包括海军梦在内的民族梦想特别好的机会,在此表示对创作者的感谢,谢谢。
  主持人:江小鱼的发言让大家深刻的体会到他的幽默感,下面邀请鸿水发言。
  鸿水:周六刚给原创海报写了《沧海》的评论,周一的时候题目就是四个男主角名字为题,看这部戏的时候,给我的剧是48集,央视播40集,我说这个剧看不完,只能大概的了解一下,看了之后评论就可以出来了,40多集,因为写剧评是很费时间,很费脑力的,我说看不完,实际上我从第1集看到48集,大的硬伤是没有的,小的硬伤,一些特级稍微简单,就不说了,作为一个剧做到这种程度也是可以的。往后看情节有点拖,48集减成40集结构感会比较强烈,主旋律电影是可以拍得很好看的,美国电影凡是票房高都是主旋律电影,是符合西方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们可以拍很好的主旋律电影,但是我们拍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过于彰显,有一些某方面拍的可能过于体现某些上层的领导意识,这个电视剧给我印象最好的是这里面的领导是有担当的,王山魁和卢欣全联名签字保护下了马建城,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两个人能够签字,担任领导的责任,把当时的知识分子保护下来,这是一个缩影,中国那段历史来讲是一个缩影,只有有这样的领导,湖南卫视为什么做得好,湖南卫视领导之前是我的老领导,这些领导人是有担当的,是敢做敢为的,他们的节目做得是非常好的。刚才说到四个人的演技,我说血拼演技,看剧的时候就是看他们怎么演,演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都在说何老师演的马建城,是最讨巧的一个角色,我认为这个角色是可以拿金奖没有问题的,比金鸡下的双黄蛋好得多,我讨厌不知道,没有看过的人拿所谓的什么奖,我说铁人为什么没有人看,电视剧出来的东西是教育人的,这是很可怕的,老百姓是不接受的,《沧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是展示中国海军发展史,不是拿一个所谓的教条教育,告诉你中国海军是什么样子的。谢谢。
  主持人:北京青年周刊首席记者王江月发言。
  王江月:虽然跟着电视剧的节奏还没有看完《沧海》全剧,我对《沧海》是一直关注的,最初《沧海》的播出是在60年,4月,到国庆线,一直到现在才看到,要配合播出,杂志也做了相关的报道,因为有这份关注有一些期待和好奇,这个时候播,在国庆之后播还倒是一件好事,因为国庆之前有一些献礼剧扎堆的现象,我想有的时候会淹没其中,但是既使是扎堆的过程中,沧海也有与众不同,凸现的地方,比如题材,大家都说沧海反映了60年海军建设从初建到成长,几代海军建设的历史,从我的角度,以前很少关注海军的成长,我想更年轻一代,90后也关注的着眼点是很少的,因为建国60周年,我看了很多献礼剧,这样的题材不乏是正面战场的陆战剧,国统区第二战场的潜伏类的电视剧,沧海从题材上还是脱颖而出,有一些普及的知识性的教育,我很少知道第一代海军初建的人员的来历,通过这个剧也看到第一代海军有起义的,很少一部分是学校出来的,还有从陆军转过来的,尤勇扮演的人物就是这样。我看小说《红海洋》有一句话贯穿其中,感触比较深,留下种子好建军,这句话一直贯穿在小说的过程中,我觉得沧海对海军成长历史的一个培训。
  关于海军装备让我打开眼界,我想只有国庆阅兵才能看到海军的军备,《沧海》中表现的很让大家开眼界,让我们对海军建设刮目相看。从女性的角度看到时代感,比如海军的军服演变,在时尚的角度,一两年来一直在流行海魂衫,包括海军庆祝的时候看到新一代海军军服,无论从时尚感,还是从威严感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可以在时尚界引以借鉴。在史诗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刚才说到马建城,王山魁,鲁向东这些人物,最主要的特点是更人性比较接地气,感觉可亲可近,提到主旋律会想到高大全的人物,虽然这些年我们的人物,主旋律题材人物的接地气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但是这部戏,因为接地气,以前《亮剑》的李云龙,或者是王山魁,这类人物开始出现大家感觉很显山露水,继续沿袭了这类的刻划,对马建城知识分子的塑造更新颖,司马说过概括马建城是有血性的知识分子,我觉得在血性一面并不鲜见,但更有柔情让这个人物更加可亲可近。也表现在情感戏上,虽然是一部男人戏,是男人的成长为主线,感情是复线但并不是累赘或者是调料,而是一种补充,会有一种更柔情的一面,可能是女性的视角,更希望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里面有一抹柔情和温暖的一面显现出来,让这样的戏更有可看性,有的时候大家有一种排斥心理。主旋律都是会教育人的,可能会有这种排斥,因为有这样一抹柔情和温暖,我会感觉这个戏看起来更有可看性,这是任何一个电视剧,无论什么题材都最重要的,只有好看才会引起关注,凸现的时代感让大家体现出来,给大家一种激励。
  主持人:感谢王江月带着女性的角度发言。
  张勇:我补充几句,听了大家的发言,非常的感谢大家给《沧海》电视剧这样高的评价,鼓励吧,说了很多好的方面的东西,我想从创作和制作方的角度讲几点局限,影视作品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我在网上点击看网友的议论,有好有坏,很多网友看了以后说了一些相反的意见。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装备上的,服装上的,表演各方面都提出意见。从一个侧面也是好事,说明观众很关注电视剧,他们表现狠铁不成钢,怎么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有一些局限的问题是很难克服,装备上的局限,这部戏海军首长已经是相当的重视,提供的装备刚才说了是最好的,海军现代化的部分,最先进的潜艇,最先进的驱逐舰,首长说要展示就展示最好的,都拿出去拍,是没的说的。反映历史的,50年代初期的装备,这么一件也没有了,走遍了所有的地方挖墙角都挖不出来的,旧装备都练废铁了,海战这几搜炮艇是前几年作战部队,沙子口淘汰下来的几艘快艇,现在还能跑但不能出远海,只能是学员做教学用,既使是最落后淘汰的装备,在这部电视剧中仍然让网友看出来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现实做不到了,海军提供不了,导演说讲究吧,包括艇上的37炮,有的军事发烧友看得非常的细,枪炮都点出来,这是受到海军提供保障的局限。老旧的码头,四几五几年的码头和现在的没有办法比,现在的码头相当的漂亮,是旅顺港的一角,看着比较旧,用夜戏来拍。场景,服装道具有局限,海军的服装是最复杂的,全军里面有白的,蓝的,包括军衔,到最后不是剧组的美术和服装师糊涂,我当了40年兵,问我初期是什么样子,车牌应该是什么,我都得去查,建国初期车派海军是什么系列,军委怎么弄的车牌,服装系列我都糊涂,搞不清楚,我就说趋势有这方面的局限性,是上尉,中尉,四几年的兵五几年的时候还是少尉是不准的,服装师下了很大的工夫,拿了一大本服装系列的图表,都是按照那上面做的,但是仍然有质地的问题,料子不是那个料子,颜色上的差异,或者作出服饰上的问题,网友有看出来的,认为是假的。
  另外的局限,有一些网友提出海战的问题,我们是以86海战的原形来打,戏中表现的,个人认为不是转指86海战,我们就说是86海战,跟86海战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很多人提出86海战是那样的,我们认为就是一场海战,一场小艇打大舰的海战,海军建国初期小艇打大舰的有好几场,不同的海战,只能说把海战不同的特点,我们集中到一块,表现一场海战,这一点在理解上有网友提出来,可能是对86海战很熟悉的提出问题,就是海军的一场海战,不是特指86海战,那是65年了,这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和理解的问题。
  刚才有同志提出特级,确实有点假了,做得不到位,还有局限是技术上的,有一些是难以克服的,小艇在船上打海战没有摇晃的感觉,我们出海一个小时风浪大的无法拍,机器不稳最后都回来了,吐得一塌糊涂,上不了船,有一些主观努力也做不到,这个戏有很多好的方面,那么高的评价和肯定,局限我们自己心里也有数,有一些地方拍的过程中,制作过程中心里非常的明白,但是没有办法,只有综合,最后还有经费保障的问题,投入的问题,这个戏已经是大大的超出了预算,历史年代戏,有一些过去的东西得重新的做,工程量是比较大的,比较复杂的,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解释一下,遗憾的艺术确实有受到局限的地方,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很诚恳的接受,在这里表示歉意吧。
  主持人:张勇主任讲了现实的难题,我就讲两点,电视剧是人民戏,不是电影,是公共平台传播的作品,这个平台传播的一定要有人民戏,《沧海》在人民戏和人流有相近,突出细节的主旋律才能得到观众越来越多的喜欢,有的时候弄巧成拙,尝试的弄观众会理解和原谅的,过去的主旋律给人的印象,讲宏大叙事太多,理论的高度太高,和观众的距离比较远,《沧海》的人民距离还是比较好。第二,李山魁被俘之后回来,特殊的历史环境,历史背景,不被承认,我想起集结号里面的谷子地,谷子地没有李山魁惨,是比较尴尬事情,和谷子地还没有可比性,这个是突破禁区的,这也是人性化的,我们只要把每一个为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包括保家卫国作出贡献的勇士都要铭记,这也是人民戏的体现。我就讲这两点,今天发布会开得很好,也不需要我总结,多元的总结是最好的,后面还有20多集,还希望大家继续看。
  今天特别感谢海润的两位总监,非常的辛苦,今天的恳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刘燕铭:补充一点,这个戏从开播开始,从时间的安排上,大家感觉时间段安排得很不错的,但是赶上了两个剧打假,他的开头和我的13省的结尾打,都是属于很高收视率的打,播到现在前三天又赶上北京影视频道黄金档的我的另外一个剧,翡翠凤凰收视率也非常的高,昨天已经到了八点几,有点从收视上自己打自己的感觉,这也是影响了《沧海》收视的一个原因。我们从公司来讲,和海军合作的沧海,是我们最有价值的,我想怎么能在那么强的收视剧里面脱颖而出走得更好,希望诸位能够多想点主意,看看怎么能再拔高一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