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服务 > 东华流韵 > 名人
溥侗

  爱新觉罗 溥侗(1877-1950),字后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八月十六日。父载治,乃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之曾孙,过继于道光长子隐志郡王为嗣,世袭镇国将军、辅国公,兼理民政部总理大臣。因排行老五,故人称“侗五爷”。与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合称“民国四公子”。他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

  溥侗被封为“镇国将军”。他同情光绪的遭遇,反对慈禧垂帘听政,所以始终受到朝廷的冷落,一生被投闲置散,无事可干。

  溥侗自幼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因是清宗室家中富有,又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北京志 文化艺术卷》记载,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七年(1928年—1938年),“很多京剧名演员在演出京剧的同时也演出昆曲剧目,如梅兰芳连演昆曲《思凡》、《金山寺》、《佳期 拷红》……杨小楼、程继先、陈德霖、红豆馆主、袁寒云等陆续演出了《麒麟阁》、《雅观楼》、《宁武关》、《折柳阳关》等剧,使昆曲在北京舞台上一时呈现兴盛景象”。

  北大校园内,有一处200年历史的清代皇家园林治贝子园,曾为溥侗的旧居,他就在这里修建了演出的大舞台,组建了演习京昆的戏班,将治贝子园命名“红豆馆”,自号“红豆馆主”,把自己的府宅变为京昆艺术的活动中心,写下了近代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一笔。

  红豆馆主对于京剧则生、旦、净、丑全能,且皆为名家亲授。他向陈德霖学旦角戏,向王楞仙学小生戏,向钱金福学武净戏等。成了一个“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票界大王”。据说当年前来向他求教者便趋之若骛,据资料载言菊朋、李万春及票界知名人士叶仰曦等一百余众皆曾师事之,可谓桃李芬芳。溥侗先生对于治学尤为严谨,一丝不苟。溥侗专制了自用的“红豆馆词曲用笺”,亲自手抄了曲谱和京剧剧本数十本,流传至今。史料记载,在这治贝子园中,除演唱之外,溥侗还常常聚众习武练功,如今走进奥运的太极拳正是经其扶植,才从河南温县的陈家沟植根于北京,并由此辐射全国的。 

  溥侗博学多才,天赋甚高,不仅是戏剧名家,还是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实乃才艺俱佳,冠盖绝伦,系中国戏曲史上一大奇才。这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著名剧作家,程砚秋之恩师罗瘿公所著的《菊部丛谈》中对红豆馆主的评价是:“厚斋色色精到,音乐之外,词翰、绘事、赏鉴,无不精能。兼盖有唐庄宗、李后主之长,又非其他天潢所能企及耳。”谭派研究家陈彦衡说博侗:“有时粉墨登场,名贵之气出于天然,尤非寻常所能比拟。”(见《旧剧丛谈》)
  1927年曾任“乐律研究所”所长,后被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聘为教授,讲授昆曲。1934年,赴南京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溥侗未随政府内迁,住在上海,曾在汪伪政权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于大节有亏。

  1950年6月,73岁的溥侗在上海病故,他的生前弟子、菊坛好友百余人参加了追悼会。溥侗的忘年之交、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闻讯冒雨赶来吊唁。溥侗先生与梅先生终生未能同台合作过,但梅兰芳对年长自己20岁的溥侗始终敬以师尊。此时棺椁上盖,阴阳隔阻,生死殊途。梅先生悲痛万分,含泪悼别。溥侗的安葬地,正是在昆曲的发源地,苏州的灵岩山畔。  

1244385709M17uiFoO.jpg